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82年,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一楼设有急诊内科、外科、儿科、放射线、检验、B超、药局、绿色通道、抢救室、采血室、手术室。二楼设有静点中心,三楼设有观察床30张,同时设有急诊重症监护病床(EICU)7张,急诊科实行24小时全天侯应诊制。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现有高素质的医护人员38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7名,科室拥有血液灌流机、生命指征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自动洗胃机等各种先进医疗急救设备。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成立二十年来,全体医护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信念,为广大患者提供快速、准确、安全、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急救中实行“首诊负责制”按病情的危重程度将病人分为轻、重、缓、急不同等级依次处理救治病人,设置绿色生命通道,为患者提供快捷、便利服务。对急性中毒病人开展血液净化治疗即血液灌流治疗,4年内累计抢救重、危病人600余例,极大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重症药物中毒抢救和治疗在三江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危重外伤、心力衰竭、急性心梗、心律失常、休克、肺水肿、糖尿病、高血压、心肺复苏等急症的抢救中独具优势和特色。急诊科还设有静点中心,负责门诊的长期慢性病人及儿科患者的静点工作,静点中心每天可接待患者一百五十余人,全体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在98%以上。二十年来抢救了数万名生命垂危的病人,出色地完成了数百次大型抢救。另外,为了方便住院患者及院外患者转诊,急诊科配备3台便民服务车,开通24小时“呼救热线”。救护车上配有便携式全自动心电机、心脏除颤起搏器、多功能呼吸机、插式担架、吸痰器、供氧系统、供电系统、移动电话及专职医护人员并24小时全天侯地负责接送三江地区的急、重、危病人,尤其是我院医疗合作集团医院之间的相互转诊,并接送院内入、出院患者,同时可开展现场急救、提供便民急救常识等服务。

为加强急诊科管理,提高医疗护理水平,相继制定了医德医风规范,各级医护人员工作职责,各种疾病诊疗常规,急诊就诊范围,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在教学方面还承担了医疗本科、专科、成人教育的急诊急救全部课程及临床实习,参与护理教学工作,能够圆满地完成各级各层次的教学任务,受到各级教务部门及学生的好评。2005年被卫生部、团中央授予国家级“青年文明号”,护理站被卫生部命名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岗”。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不懈努力,立足本职,以“和时间赛跑,为抢救每一条生命而拼搏”为口号,日夜奋战在急诊急救的最前哨,守卫着三江百姓的健康与平安,践行着救死扶伤的誓言。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风湿免疫科开展义诊活动

为了更好地服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8月30日上午九点,风湿免疫科在佳大一附院五官中心门前开展了一次义诊活动。 本次义诊由孙晓鹏主任带队,共有11名医务人员参加,大家牺牲了休息时间来参加此次义诊,就是为了把更多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知识带给百姓。本次义诊活动提供了各类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咨询、诊断、测量血压等服务,据统计,共接受咨询101人次、体检56人次、治疗12人次。学生党总支还组织学生党员先锋服务队7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义诊活动,义诊现场,医护工作者和大学生志愿者们通过测量血压、健康知识咨询、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单等方式,帮助群众树立卫生和健康的观念。 在活动中,医务人员发现老百姓普遍保健意识较差、亚健康人群较多,通过义诊活动,不但解除了患者疾病隐患,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并向老百姓普及了健康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使广大百姓积极主动参与疾病检查,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年轻人心衰怎么办
龚新宇
回答: 年轻人心衰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训练、手术治疗、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年轻人心衰通常由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 年轻人心衰患者需要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上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体重超重者需逐步减重,避免短时间内体重波动过大。 2、药物治疗 年轻人心衰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这些药物可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使用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及电解质水平,出现不适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3、心脏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心脏康复训练,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呼吸训练。初期可在医院监护下进行,后期可转为家庭训练。训练强度需根据心功能分级调整,避免过度疲劳。定期评估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心脏康复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年轻心衰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等。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术前需全面评估手术适应症和风险,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 5、定期随访 年轻心衰患者需建立规范的随访计划,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生化等指标。随访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通常每1-3个月一次。随访时需向医生详细汇报症状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出现气促加重、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长期规范的随访管理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年轻人心衰患者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监测体重变化,每日晨起空腹称重,短期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需警惕体液潴留。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根据心功能状况调整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可适量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鸡蛋、新鲜蔬菜等。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调整治疗方案。定期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