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中医院

中医儿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科成立五十余年来,一直以独特的中医疗法为主治疗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该科由远近闻名的著名老中医“陈花”先生的弟子高军及博采众长的省名中医张雅梅等中青年医师组成。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对于发热、咳喘、厌食、积滞、口疮、鹅口疮、腹痛、腹泻、紫癜、心肌炎、遗尿、抽动—秽语综合症、癫痫、多动症等病的治疗已形成体系,疗效满意。近几年,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冬防“三九贴”、咳喘贴、遗尿贴、厌食贴、便泌贴、腹痛贴、腹泻贴、退热贴、耳穴、中药沐足熏洗等及小儿益智按摩等新项目,研制的通申丸、小黄丸、川贝止咳合剂内服、外用,内外表里兼治,以最低廉的价格,最少的副作用,最优质的服务以获得最满意的疗效,深受广大患儿家长的认可。科室下设小儿按摩诊室,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适应范围非常广泛,采用推拿保健法,则有利于提高小儿的免疫、消化功能。它无毒副作用、无痛苦、效果好、费用低。对新生的疾病、小儿内、外、伤科、神经科及局部感染等许多疾病均可采用按摩手法治疗,总有效率达95%以上。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女性盆部的动脉来自哪里
曲中玉
回答: 女性盆部的动脉主要来自髂内动脉及其分支,包括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等。这些血管为盆腔器官如子宫、卵巢、阴道及会阴部提供血液供应。 髂内动脉是女性盆部动脉的主要来源,在盆腔内发出多条分支以满足不同器官的血液需求。子宫动脉沿子宫阔韧带内走行,在子宫颈外侧约2厘米处跨过输尿管上方,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供应子宫体及宫颈的血液。阴道动脉多起自髂内动脉前干,沿阴道两侧下行并发出分支分布于阴道中下段。阴部内动脉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绕坐骨棘经坐骨小孔进入会阴区,分为肛动脉、会阴动脉和阴蒂动脉三终支,为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结构供血。卵巢动脉虽起源于腹主动脉,但在进入卵巢前与子宫动脉的卵巢支吻合,共同参与盆腔器官的血液供应。直肠中动脉也起自髂内动脉,主要分布于直肠下段及肛管上部。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不动影响盆腔血液循环。适量进行凯格尔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盆腔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血管异常或妇科疾病可能。经期及孕期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盆腔血管收缩。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相关病变,维护盆腔健康。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