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口腔医院-附院

麻醉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医院麻醉科始建于1975年。科室内现有主任医师、教授1人。主治医师、讲师2人。住院医师、助教1人。主管护师1人。历经三十余年的努力,麻醉科已获得飞跃发展。肩负着临床麻醉、急救复苏、疼痛治疗和口腔医学院的教学与科研任务。

麻醉科自90年代以来相继开展了颌骨正畸、颌面巨大肿瘤、显微外科、脑干、桥小脑角肿瘤、纵膈巨大肿瘤、婴幼儿及新生儿颌面及口腔肿瘤等特殊麻醉方式。专科性强的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静吸复合麻醉可谓三江地区所独有。困难气道处理及颌面外科婴幼儿气管插管术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除负责各手术科室的临床麻醉工作外,麻醉科还参与全院各科室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随着麻醉技术与设备的不断更新,科室相继开展控制性降压、无痛人流、无痛腔镜、术后镇痛、TCI等技术。多年来麻醉科还负责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医学整形专业与成人教育的外科教学工作,出色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在科研方面,近年来发表国家级、省级文章20余篇。曾获省卫生厅科研立项1项、大学科研课题1项、省教学成果奖2项、新技术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3项。参编教材3部。

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以饱满的热情、娴熟的技术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暂无医生信息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开展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3月11日,在神经外科朴松鹤主任带领下,在麻醉科和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配合下,成功为萝北县61岁苗某实施动脉瘤夹闭术。该患者入院时意识模糊,失语,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朴松鹤主任在明确诊断后,第一时间稳定患者生命值征,全力抢救患者。术中朴主任在显微镜下运用娴熟,抽丝剥茧,避免血管损伤。患者回病房后,护士长及全体护士坚决做到全天候床头护理,使病人尽早恢复。患者出院时一般状态良好,生命体征平稳,简单劳作均无问题。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患者剧烈头痛,形容如“头要炸开”。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升高;最后确定诊断有赖于脑血管造影,凡患者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的Ⅲ-Ⅳ脑神经麻痹或后组脑神经障碍等,均应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多选用手术治疗。 神经外科已先后成功行动脉瘤夹闭术3例,已具备开展动脉瘤夹闭术。此项技术的开展能够提高我院患者量,提升我院综合实力和效益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帕金森病吃药能治好吗?
邵自强
回答: 帕金森病吃药通常不能完全治好,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和日常护理等方式。 1、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或调节多巴胺功能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左旋多巴制剂如多巴丝肼片可以补充脑内多巴胺,改善运动症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片能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片可延缓多巴胺的分解。这些药物能显著改善震颤、僵硬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疗效减退或副作用。 2、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等手术治疗。该手术通过植入电极刺激特定脑区,能有效改善运动症状。手术适应证包括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出现严重运动波动或异动症等。手术治疗需要严格评估,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对维持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物理治疗可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作业治疗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言语治疗可解决吞咽和语言障碍。康复训练应长期坚持,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太极拳、舞蹈等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4、心理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能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家属也应参与心理干预,学习如何更好地支持和照顾患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 5、日常护理 良好的日常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至关重要。家属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预防便秘。居家环境要安全,防止跌倒。鼓励患者适度活动,保持社交。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帕金森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长期控制症状,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康复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和作息规律。家属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