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麻醉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麻醉科组建于原上海市区的第五人民医院,于1960年迁至闵行,当时隶属于外科,仅有3名麻醉医师、四间手术室、二台简易的陶根式麻醉机,没有监护设备。大部手术仅能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下完成,极少开展全身麻醉,月平均麻醉量为50人次/月,随着医学科学及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实施麻醉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变化。

根据1992年国家卫生部要求,院麻醉科于1992年独立建科,并由此迅速发展,现科室拥有麻醉医生17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学历12名,手术室10间;配有国际先进的麻醉机7台、各种多功能监护仪12台、智能呼吸机1台、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1台,血液回收机1台,超激光疼痛治疗仪1台等现代化医疗设备。并于1999年开设了设备齐全的麻醉后监护室(PACU),为各种危重、复杂手术病人手术后麻醉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在麻醉科每年完成手术麻醉数已增至5000人次/年,为各种疑难病人手术实施麻醉,同时也是病人手术中安全的保护神,如高血压心脏病病人麻醉,糖尿病病人麻醉,休克病人麻醉,老年病人、小儿及新生儿麻醉等等,最小为出生5天的小病人,最高的为98岁的老年患者。积极开展有创动脉压、静脉压监测、熟练地放置漂浮导管准确地监测心脏功能及肺动脉压。开展各种类型的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自体血回输等节约用血技术,大大节约了临床用血,采用该项技术我们成功地抢救了多例大出血的外伤病人积极参与及主持心肺脑复苏、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治疗工作。麻醉科还全方位地拓展了其他临床医疗领域,开设了疼痛门诊、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无痛人流、无痛分娩、无痛胃镜、肠镜麻醉等,积极创建临床工作特色,主攻围手术期危重症病医学,为各种危重症病人度过手术难关出谋划策、精心工作。

科室在紧抓人员优化和培训、构筑人才梯队的同时,大力开展临床、基础研究,先后完成闵行区科委课题 2项、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课题4项。目前承担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1项,发表论著50余篇,参与撰著2本,其中“拉贝洛尔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抑制效应”获上海市科技成果奖和闵行区科技成果二等奖,“单腔双囊气管插管导管”获国家专利。

在朋立超主任的积极倡导和努力下, 2002年闵行区麻醉学组成立,朋立超主任为学组组长。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院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

  9月4日上午,医院召开2014年下半年行风监督员会议,院党委副书记卢一飞详细介绍了上半年医疗业务、科研教学、社会公益等工作。今年我院适逢建院110周年,自成功晋级三级综合性医院以来,医院医疗工作稳步发展,医疗体量持续增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增加医院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医院新建外科病房大楼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目前已正式启动实施。 行风监督员们踊跃发言,充分肯定了医院在医疗技术、服务质量、行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方便群众就医方面,对医院不断完善绿色通道流程,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等工作一致给予好评。同时感谢医院多年来坚持送医进社区,并希望医院能继续加强江川社区“十五分钟服务圈”建设,支持居民健康教育、医疗咨询服务等工作。座谈会上行风监督员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履行行风监督的职责,关注医院发展,为医院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卢一飞副书记代表医院衷心感谢各位行风监督员一如既往地支持,医院将认真梳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改进,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