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

功能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功能科位于我院门诊楼3楼,下设超声室、经颅多普勒室、脑电室、心电室。科室现有医生13名,护士1名,其中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全科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多年来科室本着开拓创新求发展的思路,选派优秀医生到全国各大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注重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有5项科研课题获得市级科技成果1等奖,在国家级论文期刊发表优秀论文数篇,团队整体能力代表我市先进水平。现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档先进设备GE V730全身彩超机1台、aloka α7全身彩超机1台,麦迪逊sa600便携式超声机1台、GE LOGIQ 100 便携式超声机1台,CV-100十二导联心电机1台,全方位心电分析系统2套,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仪4台,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2台,EMS-9多通道经颅多普勒检测仪1台,NT9200数字脑电仪1台,24小时动态脑电仪2台。科室服务项目涉及心脏、血管、肝、胆、脾、胰腺、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子宫、附件、胎儿、甲状腺、乳腺、阴囊、胃肠道等全身器官的超声诊断和肝囊肿、肝脓肿、肾囊肿、盆腔囊肿、肝肾肿瘤和小器官肿瘤的超声介入治疗、活检;对早期动脉硬化的检测(E-Tracking技术),从而指导临床对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及疗效分析;对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畸形、锁骨下动脉盗血的检测分析、脑血管功能的评价和临床治疗前后疗效的分析;对癫痫、脑炎、脑代谢性疾病、脑外伤后遗症的分析诊断,对儿童脑发育和老年人脑衰老的分析;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不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梗、各种心率失常的诊断和分析。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召开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扩大工作会议

2014年1月17日下午,在医院会议室召开了2013年度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扩大会议,主任委员崔子平院长委托常务副主任王发伦副院长主持此次会议。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相关职能科室医务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副院长王发伦、副院长徐海生、院长助理马艳春、院长助理杨忠东、病案主任班?生、药学部副主任于晓红分别做了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报告、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报告、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报告、病案管理委员会报告及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报告。王发伦副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并提出2014年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新要求。 各委员会在报告中,按照三级医院评审48项核心条款和省卫生厅78项工作目标的要求,基本完成了工作任务。并对2013年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肯定了取得的成绩,指出工作中的遗留问题和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了整改的措施,做出了2014年的工作计划。医院质量管理新体系再造凸显成效,建立了各委员会之间的有效协调和良好的跨部门的合作机制,消除了管理交叉中的死解;患者安全、错误分享理念全面普及和深入,从诊疗、护理,扩展到全院的各个方面;科室建制和布局更加趋于合理,临床专业不断细化,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中心和三甲医院功能更加完善,持续推进了三给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建设工作。医疗质量与安全从源头抓起,修订了医疗工作制度,完善了分科与分诊工作,消除了患者游科现象;医院质量与安全常务委员会针对医疗工作的环节,提出了改进质量与安全的多项方案,新增了5项工作制度和17管理规定;不良信息上报达到2012年的2倍以上;医疗安全工作稳步提升,医疗损害赔偿下降了50%;抢救成功率超过了85%。全面推行国家标准的《疾病分类与编码》,应用率超过99%,病案甲级率超过90%,通过了卫生部HQMS的检测。医院护理质控组实力明显加强,是建院以来最强的人员组成,护理质量监控与督导全面提升,针对性地开展了护士长培训、护士岗前培训,弹性工作制得到广泛的赞同。药占比控制在44.68%,抗菌药物占药品费用的9.8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到37.02DDD,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到1.21DDD。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得到全面落实。输血工作参加了卫生部室间质控,继续开展自体血回输技术。完成了医学影像科建设,下设X线室、CT室、MRI室、介入治疗室、放射治疗室、超声室,实现了科主任统一管理。建立了危重患者检查制度,完善了危重患者抢救预案。 今年年初,鹤岗市人民医院创立了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各项质量与安全工作,该委员会下设8个委员会,并引入了PDCA管理方法。一年中,下设的委员会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医院管理迈入新的阶段,全面提升了工作质量,消除大量的隐患,安全工作得到稳步发展。 在各委员会报告结束后,王发伦副院长指出,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保障患者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这恰恰也是接受医院安全文化理念和建立更加安全的医疗体系的机遇。号召全体医务人员,从“精、准、细、严”四个维度入手,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为医院的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羊水变少是什么原因
冷启刚
回答: 羊水变少可能由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胎膜早破、母体脱水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原因引起。羊水过少通常表现为宫高腹围增长缓慢、胎动减少或胎心异常,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1、胎盘功能减退 胎盘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减少胎儿尿液生成,从而引起羊水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妊娠晚期或过期妊娠,常伴随胎儿生长受限。治疗需加强胎儿监护,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胎盘循环。 2、胎儿泌尿系统异常 胎儿先天性肾缺如、多囊肾或尿道梗阻等泌尿系统异常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直接影响羊水量。超声检查可见胎儿双肾发育异常或膀胱不充盈。确诊后需根据畸形程度决定继续妊娠或终止,严重者可考虑胎儿宫内手术治疗。 3、胎膜早破 未足月胎膜早破会造成羊水持续外漏,导致羊水量急剧减少。孕妇可能感到阴道突然流液,PH试纸检测呈碱性。需立即卧床并抬高臀部,预防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同时监测感染指标和胎儿情况。 4、母体脱水 孕妇长期饮水不足、严重呕吐或腹泻会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胎盘灌注减少和羊水生成下降。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和皮肤弹性差。可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日常需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必要时口服补液盐散。 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继而引发羊水过少。常伴有血压升高、蛋白尿和水肿。治疗需控制血压,可选用拉贝洛尔片,严重者需及时终止妊娠。 孕妇发现羊水减少时应增加左侧卧位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监测羊水指数变化。若出现胎动明显减少、阴道流液或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饮食上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瘦肉和西蓝花,避免高盐饮食。妊娠晚期可遵医嘱进行羊膜腔灌注等治疗。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