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医院

儿科 (共1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吉林省中医院儿科始建于1958年,为医、教、研为一体的临床基地, 是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重点专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小儿肺系疾病研究室;设有病床40张,门诊7个诊室,病源广泛,平均每年诊治患儿在10万人次以上,疗区平均年收住院病人1000人左右。多年来,科室注重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专科特长,研究方向稳定,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注重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对小儿感冒、肺炎、哮喘等常见病的系列诊疗方案及特色治疗;对过敏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肾病综合征主攻中药治疗,同时还积极开展中医外治手法的研究,如对小儿斜颈、脑瘫、遗尿、多动、抽动症,采用中医独特的手法治疗,均取得很好的疗效。

吉林省中医院儿科现有医护人员32人,其中医生1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终身教授1人,硕士导师4人,主任医师(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讲师)3人,医师(助教)2人,拥有硕士学位11人,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学位1人;护士共有 17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10人,护士2人。

吉林省中医院儿科特色专病、研究方向:

运用中医药优势,发挥专科特长,研究方向稳定,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注意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长期以来除了对小儿感冒、肺炎、哮喘、腹泻等常见疾病的研究治疗,尤其是对过敏性紫癜小儿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抽动综合征等疑难杂病的中医药研究治疗,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诊疗规范,避免了反复发作及激素治疗所带来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取得了满意疗效。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中医外治法,提倡无创伤性治疗,如对小儿先天性斜颈、小儿腹泻、遗尿、抽动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采用中医独特的推拿手法治疗,疗效好、无痛苦、费用低。

吉林省中医院儿科共承担包括研究生、本科(中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专科3个层次,5个系部,6个专业, 每年850左右学时教学任务,为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还是临床基地,每年接受大量本、专科学生及研究生实习,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自2000年以来,承担科研课题26项,已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国家级论文20余篇,作为副主编、编委,参编国家新世纪及21世纪教材5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新生儿有头皮屑怎么回事
顾倩
回答: 新生儿有头皮屑可能是由乳痂、皮肤干燥、脂溢性皮炎、真菌感染、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洁护理、保湿处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乳痂 乳痂是新生儿常见的头皮屑样表现,主要由母体激素残留导致皮脂分泌过多,与脱落的表皮细胞混合形成黄白色鳞屑。通常出现在出生后2-6周,多集中于囟门及头顶部位。家长可用婴儿专用软毛刷轻柔清理,或使用橄榄油软化后清洗,避免强行剥落。该情况属于生理现象,无须特殊治疗,多数在6个月内自行消退。 2、皮肤干燥 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若环境湿度低或过度清洁可能引发干燥脱屑。表现为细小白色皮屑,可能伴有轻微发红。建议家长将洗澡频率控制在每日1次,水温保持在37-38℃,使用无皂基婴儿沐浴露。清洗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婴儿润肤乳,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冬季可适当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 3、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可能与马拉色菌定植或遗传因素相关,表现为油腻性黄色痂皮,常见于头皮、眉弓等皮脂腺丰富区域。家长可用2%酮康唑洗剂每周清洗2次,或局部涂抹1%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严重时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硫化硒洗剂或联苯苄唑乳膏进行抗真菌治疗。该病易复发但预后良好,多数患儿1岁后症状减轻。 4、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或皮肤癣菌感染可能导致头皮鳞屑伴环形红斑,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新生儿。家长发现异常脱屑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通过真菌镜检确诊,并开具硝酸咪康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喷雾剂进行局部抗真菌治疗。日常需保持头皮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 5、接触性皮炎 洗发产品、织物残留洗涤剂或汗液刺激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伴细小鳞屑。家长应停用可疑致敏产品,改用无香料无色素配方的婴儿洗护用品。急性期可用生理盐水冷敷,医生可能建议短期使用0.05%地奈德乳膏控制炎症。日常需选择纯棉衣物,洗涤时充分漂洗以减少化学残留。 新生儿头皮护理需注意保持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产品。哺乳期母亲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摄入。若头皮屑持续加重、出现渗液或伴随发热等症状,家长须及时带患儿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日常可定期用婴儿按摩油轻柔抚触头皮,促进血液循环和角质代谢,但动作需轻柔避免损伤囟门。 顾倩副主任医师池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