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中心医院

干部病房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干部一疗区始建于1965年,主要承担市内一、二级保健对象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科室现有床位39张,医务人员27人。医生9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医学硕士3人。护理人员1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2人,护师5人。

科室主要开展老年病的治疗及康复,特别是对老年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有专长,如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梗、恶性心律失常、急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脑卒中、老年痴呆等。对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使医疗保健工作更具人性化,科室还开展了老年人的心理治疗及护理。

科室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注重开展新技术及科研工作,其中冠状动脉成像用于诊断冠心病的研究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医护人员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市科技进步奖及新技术奖多项。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干一疗区已形成一个集保健—医疗—康复为一体的老年病医疗服务体系。

干二疗区是集医疗、科研、保健于一体的老年病科室,是医院重点科室之一。全科医护人员技术精湛,素质优良,是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

科室现有床位32张。医护人员19名,医生7名,护士12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8名。硕士研究生2名,在读硕士生1名。

干二疗区承担着长春市1000多名离休干部和部队转业干部的医疗、预防及保健工作。以老年多发病、常见病为基础,对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梗、恶性心律失常、急、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脑卒中、老年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对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临床经验丰富。开展并正在进行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及科研,科室成立以来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4项、新技术奖7项。

干部三疗区承担着省、市部分离休干部及局级保健对象共计700余人的医疗、预防及保健任务。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0人,其中医生7名,护士13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医师各1名;主管护师10名,护士3名。

科室重点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保健和康复。在急、危、重、疑难病的诊断、治疗、抢救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高血压靶器官的保护、重度心衰、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多种危重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特别对危重病人本着“有衰治衰,无衰防衰”的原则形成了一整套独特有效的抢救治疗体系。

2007年3月被吉林省总工会授予“吉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示范岗”。曾被院党委选树为党员群体示范科。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科室本着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热情、周到的接待每一位患者。

干部四疗区是一个老年病综合病房,主要承担副局级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疗区医疗环境舒适,医疗设施先进,抢救设备齐全,配以医院现代化诊疗设施,能及时为患者解决疑难问题,提供快捷医疗服务。

科室注重医疗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有一支从事老年病的专业技术队伍。现有医护人员21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疗区同时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整体化护理队伍,实现了医疗—护理一条龙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

科室致力于老年病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感染性疾病、老年糖尿病、骨质疏松的诊治。在临床工作中抢救治疗较多的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症、休克、重症感染、哮喘、上消化道出血等急危重症病人。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展,科室注重患者的宣教及预防保健工作,特别是糖尿病的治疗上,通过开展本科室特色服务,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大大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使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提高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控制率、治愈率。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科室力争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并在实践中探索老年人的用药特点,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