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四医院

消化内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1980年,科室历经几代人,近30年的发展和建设,现已将学科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科,也是我院重点发展和建设的重点学科。

消化内科主要承担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内镜诊治及研究工作。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5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护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4名。开放床位44张和消化内镜中心。科室拥有超声内镜,电子放大内镜 ,电子2N2T治疗内镜,氩气刀,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全自动便潜血分析仪等先进设备,保证了科研项目和新技术的开展和实施。

消化内科的发展很快,特别是内镜诊疗技术的开展,扩大了科室影响,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赢得同行的赞誉和病人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飞跃发展,先后开展了经内镜食道狭窄球囊括张(包括水囊和气囊)、经内镜食道狭窄支架植入术、内镜下胃石碎石术、胃、肠息肉切除术、贲门失迟缓球囊扩张术、无痛内镜的临床应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食道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术、食道静脉曲张的套扎治疗术、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组织粘合剂治疗术、幽门螺旋菌的检测、消化道激素的检测(胃泌素、层粘蛋白、胶原Ⅳ、透明质酸、巨噬细胞因子、胃蛋白酶原Ⅰ和Ⅱ、端粒酶等)、消化道出血的钛夹治疗、消化道出血的腹腔动脉选择性造影、消化道出血的同位素扫描、经内镜结肠狭窄球囊括张(包括水囊和气囊)、经内镜小肠营养管置入术、经无痛内镜胃肠吻合口狭窄支架置入术、EVL+EVS联合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出血的序贯治疗、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切除术(EMR)、经内镜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狭窄球囊扩张、色素内镜的临床应用、巨噬细胞因子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等多项新技术,其中“经内镜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狭窄球囊扩张”、“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项目填补省内空白,“无痛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门脉高压出血内镜治疗技术”等项目居国内领先地位。吸引很多省内、外病人,挽救了无数濒死的生命,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益。

医疗工作好坏是评价一个科室的重要指标,重危病人的抢救是对科室各项工作的综合检验。消化科近年来成功地抢救一位先后三次呼吸心跳停止,最长达50分钟的病人。全科医护人员深夜全力抢救一名“杜氏病”患者,突发大呕血,一次出血量高达2000毫升,病人昏迷,血压、脉搏测不清,全身5条静脉通路输注抢救药物,加压输血,硬是把这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抢救吉林市的一名“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病人。谱写了一曲“生死时速,治病救人”的生命赞歌。病人由吉林市急救中心火速送到我院消化科,一场挽救这名消化道大出血的战役在这里打响了。内镜检查证实是一例非常严重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病人,也是我院消化科近年来罕见的一例重症病人,经过紧张的内镜下手术治疗,成功地为这名病人实施难度较大的多点、多部位、大剂量的组织粘合剂治疗和套扎术等治疗,挽救了这名病人的生命。在消化内科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收,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风,科学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消化科渐渐得到同行和病人的认可,赢得医疗市场,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科建设永远是医院发展的一条主线。靠技术求发展,靠管理创效益,靠项目带动科室的各项工作。几年来先后完成“血清层粘蛋白、胶原Ⅳ和透明质酸测定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实验研究”、“无痛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门脉高压出血的内镜治疗”、“内镜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出血”、“HGF与肺癌转移相关性检测及抗转移治疗的研究”、“内镜下治疗门脉高压性出血的临床研究”、“巨噬细胞因子在早期胃癌流行病学中的研究”、“组织工程肝的实验研究”、“早期大肠癌流行病学的临床研究”“色素内镜的临床应用”等多项研究课题,分别获得吉林省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长春市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汽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三、四等奖,吉林大学医疗成果三等奖,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学科特色项目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10篇。先后主办“吉林省第七次消化病和内窥镜学术会议”、“无痛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研讨会”、“吉林省第十次消化病学术会议”、“东北三省第四届消化病学术会议”、“2008消化系统疾病诊治规范及进展学习班”等多种学术会议。承办卫生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国门脉高压性出血的内镜治疗学习班”,扩大了科室的影响,扩大了科室的影响,提升了医院知名度。

面对21世纪医学科学技术的挑战,我们一定着眼于国内外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和内镜技术的新进展,不断学习创新,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超越为理念、以服务为宗旨,消化科全体医护人员,愿意与社会各界人士一道,用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病人铸就健康人生。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