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骨科 (共34位医生)

科室简介

骨科由戴勀戎院士及沈骏惠教授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骨科专业之一,1959年开始成立骨科教研组,1960年起骨科即开展了脊柱结核、创伤等手术治疗,1972年在戴勀戎院士的主持下开展了我院首例断肢再植手术,1976年起在沈骏惠教授的主持下开展了儿麻后遗症系列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并获得了国家和上海市的多项嘉奖。

骨科历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现任科室主任,我国著名人工关节及骨肿瘤专家蔡郑东教授的带领下,十院骨科已发展成为技术力量雄厚,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优势学科。目前同济十院骨科由创伤骨科、关节外科、关节镜外科、脊柱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等亚学科组成,上海市急救创伤中心、同济大学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中心、同济十院脊柱微创中心就设在本科。科室现有编制床位156余张,年手术4500余例,门诊近8万人次,急诊近2万人次。

骨科建有博士后流动站,是同济大学的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是上海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也是上海市首批外科及骨科医师专科培训基地。目前科室在职医护人员共78名,医生30名,其中65%具备博士学历,50%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全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8名,博导2名,硕导6名,全科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团体、核心期刊担任主任委员1人次,副主任委员1人次,担任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委员6人次,上海医学会专科分会委员12人次。

骨科近年来,共获国家、省部级各类基金十余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等各种奖项十余项。近5年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JBJS,Spine,Journal of Neurosurgery等骨科高水平SCI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主编、主译专著10部,多次承办各类国际、国内及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科室注重学术交流与传播,与业界排名全美第一的MD Anderson癌症中心、香港玛丽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并在国内多次举办论坛、培训班,相关专业理论及技术在国内30余家医院推广并应用。作为同济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培养了硕、博研究生、博士后40余名,各地进修医师百余名,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当地专业骨干。骨科全体医务人员勇于创新,以团结和谐为主题,以发展进取为宗旨,为把十院骨科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专业学科而努力奋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福建省卫计委来院考察

谭江平副院长代表党政领导班子,向来宾介绍了医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林圣魁副主任对十院的发展举措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双方围绕医院如何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领导下推进改革与发展,管办分离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药品采购机制、绩效制度改革等话题展开交流。现场交流结束后,来宾们还参观了心内科院前院内急救联动信息平台指挥中心。院医务处、门急诊办、财务处、绩效处、信息处、护理部、药剂科、院办等部门负责人陪同参访。 此次接待福建省卫生计生委领导来访,是我院受申康中心委托,代表中心所属市级医院,展现申城卫生系统改革风貌的一次难得机会。通过展示医院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成果,进一步拓展了十院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