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绿园区医院

儿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筹建于1950年。60余年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几代儿科人的共同努力,儿科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和品牌专业,在大宜昌市乃至渝东、鄂西地区享有盛誉。目前已拥有三个病区:儿科一病区、儿科二病区和新生儿病区,编制床位120张,另有儿科门诊和儿科门诊注射室。技术力量雄厚,有儿科专科医师28人,其中主任医师及(或)教授4人,副主任医师及(或)副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研究生10人,局管拔尖专业技术人才2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2人,所有青年医师均具有或正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有儿科专科护士77人(其中门诊儿科20人),所有护士均有大专以上学历,本科学历超过50%。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是一支医德医风良好、素质很高、基本功扎实、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病源覆盖率广,除宜昌以外,还有荆州、恩施、重庆、神农架、襄樊、孝感等周边地区。儿科专业设置齐全,人才配备合理。分有新生儿、呼吸、肾脏、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血液和儿童保健共九个三级学科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均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具体工作。

学科带头人王敏,现任儿科主任、儿中感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湖北省儿科学会委员、湖北省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宜昌市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宜昌市卫生技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宜昌市司法鉴定委员会委员,宜昌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宜昌市计划生育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宜昌市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实用医师进修杂志》编委,《三峡晚报.健康周刊》专家顾问团成员,为宜昌市局管专家,市卫生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拔尖人才。

近年来,儿科分批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进修学习,并鼓励青年医师攻读在职硕士或博士学位,目前科内已形成一支基础理论较扎实、临床经验较丰富的儿科学科队伍。儿科病区每年收治患者4000余人次,门诊每年接诊患者约95000余人次,并承担宜昌市及各县(市)及周边地区部分疑难、危重症的会诊工作;每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2­3项,近年来,新生儿专业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机械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抢救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治疗;换血疗法加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重症间接胆红素增高症;全静脉营养液治疗低体重儿和早产儿;新生儿ABO或Rh血型不合的血清学检查等。儿童呼吸专业在全市率先开展了GINA方案诊治儿童哮喘;吸入治疗为主抢救儿童重症哮喘;吸入型过敏原的点刺法筛查;儿童肺功能的测定;应用呼吸机抢救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呼吸衰竭;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查等;肾脏专业在全市首先开展肾活检;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大剂量CTX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症;尿THP排量的监测证实肾小球疾病的肾小管功能改变;并在肾病综合症血脂代谢紊乱的深入研究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心血管专业开展了应用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检查确诊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并进行有效治疗;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监测,诊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并进行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小儿高血压的诊治;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注治疗川崎病等。小儿血液专业开展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白血病的现代化疗;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亦有独到的见解。神经专业应用国际小儿癫痫分类及诊治方案,使癫痫病儿得到系统治疗并对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小儿内分泌专业,重点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对儿童身材矮小、生长迟缓、性早熟、儿童肥胖等疾病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全市率先开展儿童骨龄的应用、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促性腺释放激素试验等新技术业务等。这些新技术,为儿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多项技术填补了宜昌市内空白,在本区域享有较高声誉。为鄂西渝东地区最大的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小儿专科。

科室设备先进,拥有美国高频震荡呼吸机、德国无创呼吸机、美国钮邦e360呼吸机、日本光电心电图机、婴儿高压氧舱、经皮测黄疸仪、血糖测试仪、遥测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婴儿培养箱、婴儿蓝光箱、新生儿抢救台、德国贝朗输血泵、各种型号的输液泵等先进的诊疗设备。随着先进设备的不断引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深造,儿科的诊疗技术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也促进了专科医疗业务水平的发展。

儿科在保持临床业务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参加学术交流,结出了较丰硕的果实。科技论文和科研成果不断。有100多篇医学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上发表;有6项科研课题获得市科技局立项,研究成果获宜昌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鉴定1项,国内领先水平2项;拥有“一种方便儿童使用的静脉穿刺上肢固定架”实用新型专利1项。

2003年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成为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作为临床教学医院的一员,儿科学教研室和儿科护理学教研室每年承担医疗、放射和护理三个专业本科班《儿科学》和《儿科护理学》的教学任务。承担三峡大学医学院留学生《儿科学》的教学和实习任务。每年还接收武汉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郧阳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湖北省中医药高专、荆门大学医学院等院校实习生100余人前来学习,圆满地完成了儿科学的临床教学和实习带教任务。2003年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与免疫学系联合招收临床免疫方向硕士研究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模式的转换,我科现有硕士生导师1人,已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人。此外,我科每年还接收3-5名下级医院医护人员的进修培训任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我们加速了专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医院领导以及省、市医学会多位专家的关心和大力支持,科室不断成长壮大,诊疗手段日益完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大幅增加。近3年来,我科平均每年诊疗约14000余人次,完成经济收入730余万元,病床使用率达到135%左右,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为100%。由于儿科注重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市巾帼文明示范单位”,并连续18年被评为医院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为使科室的管理和发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并成为一个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专业学科,依据《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和标准》,儿科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重点专科创建达标工作中,于2004年被授予宜昌市临床重点专科,2007年被授予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办法
葛伟
回答: 新生儿肺炎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抗生素治疗、静脉补液、机械通气等方式治疗。新生儿肺炎通常由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免疫力低下、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肺炎患儿容易出现痰液堵塞气道的情况,需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频率和节律,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医护人员可通过吸痰、雾化吸入等方式帮助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吸入常用药物包括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等。 2、氧疗 当患儿出现低氧血症时需要进行氧疗,可根据病情选择鼻导管吸氧、头罩吸氧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等方式。氧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氧中毒。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氧疗护理,不要擅自调整氧流量。 3、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使用需要严格遵医嘱,家长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4、静脉补液 重症肺炎患儿可能出现进食困难或脱水症状,需要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量和速度需要根据患儿体重、病情精确计算,避免输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记录患儿出入量,观察有无水肿等异常情况。 5、机械通气 对于出现呼吸衰竭的危重患儿,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模式可选择常频通气或高频振荡通气,参数设置需要根据患儿病情个体化调整。机械通气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血气分析,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 新生儿肺炎患儿需要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避免受凉。喂养时应少量多次,避免呛奶。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呼吸状况等,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出院后要定期复查,遵医嘱完成后续治疗,注意预防再次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做好手卫生和日常护理。 葛伟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