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中心医院

肿瘤血液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肿瘤血液科承担着松原地区的肿瘤预防和治疗工作,科室现有床位24张,医护人员18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进修学习情况:先后有三人分别在中国医科大学进修深造学习一年(肿瘤)、白求恩医科大学进修深造学习一年(肿瘤)、哈尔滨医科大学进修学习一年(肿瘤及血液病)。

科室现有设备:血管造影机(DSA),多功能微波治疗机一台,化疗泵一台,止痛泵一台,心电图机一台,血糖测定仪一个。科室的主要业务是承担着松原地区肿瘤的预防和各种肿瘤及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采取新技术、新疗法介入治疗各种中晚期肿瘤。介入导向病灶局部治疗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介入导向病灶局部治疗肾癌肾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介入导向病灶局部治疗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介入导向病灶局部治疗骨肉瘤供血血管灌注化疗术,介入导向病灶局部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溶栓术,介入导向病灶局部治疗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术,介入导向病灶局部治疗外周(四肢)动静脉血栓溶栓术,科室的医护人员对常见的肿瘤及血液病的治疗和护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中晚期肿瘤及血液病治疗形成了一整套的规范化治疗,肿瘤治疗形成了化疗开路、中药扶正、免疫收尾的新战略治疗模式, 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化疗患者可置PICC管,防止药物,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我院对晚期肿瘤患者开展了癌痛治疗示范标准病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科室共发表国家级论文12篇,省级论文10篇,在松原市电视台“科技讲座”12次,在松原日报上发表科普文章30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老年人心房扑动的症状
郝盼盼
回答: 老年人心房扑动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头晕、晕厥或心力衰竭。心房扑动是一种快速而规则的心房异位心律,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需通过心电图确诊并及时干预。 1、心悸 心悸是心房扑动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有力,可能伴随心前区不适感。这与心房率高达250-350次/分、心室率常为150次/分有关。部分患者可准确描述心跳节律整齐但异常快速。症状常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后加重,安静状态下也可能持续存在。建议老年患者发作时立即静坐休息,记录症状持续时间,并尽快就医进行心电图检查。 2、胸闷 胸闷多因快速心室率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表现为胸前区压迫感或紧缩感,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老年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房扑动会加重心肌缺血。部分患者误以为是心绞痛发作,但胸闷持续时间通常较长且硝酸甘油缓解效果有限。建议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3、气短乏力 持续心房扑动会降低心脏泵血效率,导致活动耐力下降。患者轻微活动即感呼吸困难,日常家务劳动受限,夜间可能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长期未治疗者可进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建议监测日常活动耐量变化,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荷。 4、头晕晕厥 当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或传导比例变化时,可能引发脑灌注不足。患者表现为突发黑朦、站立不稳,严重时出现短暂意识丧失。这种情况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医疗干预。建议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外出时应有家属陪同,可考虑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控制心室率。 5、心力衰竭 长期未控制的心房扑动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和收缩功能减退,表现为下肢水肿、夜间阵咳、端坐呼吸等右心衰症状。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瓣膜病时风险更高。需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除抗心律失常治疗外,可能需联合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改善预后。 老年人心房扑动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避免摄入咖啡因及酒精等诱发因素。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保持大便通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竞技性运动。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记录发作时的症状特征和持续时间,复诊时携带动态心电图报告供医生参考。若出现持续心悸超过30分钟或伴随胸痛、意识障碍,需立即呼叫急救。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