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中心医院

传染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传染科成立于1973年,现有床位36张,医生6名,护士10名,副主任医师3名,医师3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5名。医生本科学历3名,大专3名,均多次在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如北京地坛医院、白求恩医大医院、哈尔滨医大医院等,护士本科学历2名,大专学历6名,均有先进的护理理念专业及传染病护理知识,传染科于2009年4月迁入新病房楼(中心医院5号楼),新病房楼是根据SARS病房的标准设计建造的,共分四层,一楼是传染科门诊,二楼是消化道病房,三楼是呼吸道病房,四楼是手足口病病房。楼里有独立的排风系统,病室可以在密闭的条件下通风,病室均为三人间,并有室内卫生间,感应式的洗手装置,遥控的监控设施,中心吸氧及吸引设备等,能满足突发、重大传染病的诊疗需求。科室设备先进,现有成人及儿童呼吸机各一台,多功能监护仪3台,心电机一台,便携式血糖仪一个。传染科承担着松原市的常见及疑难传染病的诊疗任务,现在是松原市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肾综合症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的定点医院。全科医护人员时刻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并不断更新知识,开展了肝穿业务,肝病抗病毒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对于反复发作的肝硬化腹水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胸腔积液的病人实施胸腔植入微管引流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缩短了住院时间;对于手足口病的患者实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肺结核、肺结核咯血的止血;腮腺炎、腮腺炎合并脑膜炎及睾丸炎的诊断及护理;水痘及其并发症的治疗;风疹、麻疹、猩红热等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其他如:布氏杆菌病、肾综合症出血热、艾滋病等各种传染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建树。护理组开展的整体护理也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全科共撰写论文10余篇。2009年圆满的完成了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隔离、诊疗及护理工作,被评为先进科室。传染科全体医护人员将再接再厉,不断学习国内外的先进诊疗及护理技术,时刻为松原市的广大人民保驾护航!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老年人心房扑动的症状
郝盼盼
回答: 老年人心房扑动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头晕、晕厥或心力衰竭。心房扑动是一种快速而规则的心房异位心律,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需通过心电图确诊并及时干预。 1、心悸 心悸是心房扑动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有力,可能伴随心前区不适感。这与心房率高达250-350次/分、心室率常为150次/分有关。部分患者可准确描述心跳节律整齐但异常快速。症状常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后加重,安静状态下也可能持续存在。建议老年患者发作时立即静坐休息,记录症状持续时间,并尽快就医进行心电图检查。 2、胸闷 胸闷多因快速心室率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表现为胸前区压迫感或紧缩感,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老年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房扑动会加重心肌缺血。部分患者误以为是心绞痛发作,但胸闷持续时间通常较长且硝酸甘油缓解效果有限。建议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3、气短乏力 持续心房扑动会降低心脏泵血效率,导致活动耐力下降。患者轻微活动即感呼吸困难,日常家务劳动受限,夜间可能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长期未治疗者可进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建议监测日常活动耐量变化,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荷。 4、头晕晕厥 当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或传导比例变化时,可能引发脑灌注不足。患者表现为突发黑朦、站立不稳,严重时出现短暂意识丧失。这种情况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医疗干预。建议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外出时应有家属陪同,可考虑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控制心室率。 5、心力衰竭 长期未控制的心房扑动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和收缩功能减退,表现为下肢水肿、夜间阵咳、端坐呼吸等右心衰症状。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瓣膜病时风险更高。需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除抗心律失常治疗外,可能需联合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改善预后。 老年人心房扑动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避免摄入咖啡因及酒精等诱发因素。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保持大便通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竞技性运动。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记录发作时的症状特征和持续时间,复诊时携带动态心电图报告供医生参考。若出现持续心悸超过30分钟或伴随胸痛、意识障碍,需立即呼叫急救。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