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中医院

康复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辽源中医院康复科成立于2003年,担负着对偏瘫、脑瘫、截瘫、骨关节病等患者进行康复医治、训练等任务。

二0一二年,五月八日,在春风送暖、阳光明媚的祥和日子,辽源市中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历经八年的努力,原康复科现已发展成为辽源地区规模最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康复医学中心。八年来收治病人五万余人次,使无数的脑瘫、偏瘫、截瘫等残疾人重新站立起来,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让这些曾经饱受疾病折磨的残疾人重新走进新生活,感受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也从而减轻了社会的负担和压力。

康复科环境舒适优雅,宽敞明亮,有康复广场800余平方米,独家、率先引进世界一流的康复治疗设备,法国产全身智能康复评定与训练系统,德国产全身肌力评定与训练系统,法国产动静态平衡检测与训练系统,国产SOTV3.0言语、认知康复评定与训练系统,国产BX-14减重步态训练系统,国产ys1001吞咽功能治疗仪等先进的器材和设施。并设有康复评定及训练区、运动疗法区、作业疗法区、言语吞咽治疗区、小儿康复区、物理因子治疗区,传统中医治疗区、药物熏蒸治疗室、蜡疗室,疗区床位30张。

康复科主任吴修玉,硕士研究生,医学硕士学位,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优势: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治疗脑瘫、偏瘫、截瘫、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肢体、语言、吞咽等功能障碍。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发展委员会常务委员。

科室其他人员业务精炼,各有专长,各有主攻、研究方向,为了更好的满足功能障碍病人,特别是残疾人对于康复的需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使残疾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减轻其家庭的护理压力,减轻社会压力,我院康复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传统中医康复技术有机的结合,开展了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项目,使康复的疗效倍增。

如今康复科的医疗模式已从单一的治疗模式转变为集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四位一体的医疗模式,其中康复在整个医疗模式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康复为众多的残疾人创造了新的生活。

1、现代康复项目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等速肌力测定、手功能评定、步态分析检查、失语症检查、吞咽功能障碍评定、失认失用评定、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电动起立床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训练、等速肌力训练、儿童听力障碍语言训练、构音障碍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2、传统中医康复项目有:针刺、刮痧疗法、拔罐疗法、灸疗、中药热熨、冷疗、电针、中药塌渍、点穴、穴位药物敷贴、中药熏洗。

3、物理疗法:中药蜡疗、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 微波疗法、超短波治疗、牵引疗法、超声波治疗、中频脉冲治疗、低频脉冲治疗、磁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康复科高度重视中西医结合,融会贯通,集养生、康复于一体,以病人为中心,倾尽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康复品牌,必将成为辽源地区顶级的、省内闻名的、国内知名的康复治疗中心。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骆丽媛被授予“吉林省优秀志愿者”称号

为表彰先进,不断激励和引领更多的人们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这一崇高的社会事业,2014年5月,吉林省志愿者协会、吉林省志愿服务发展基金会在长春召开了第三届吉林省志愿服务优秀个人及组织表彰大会。辽源市中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脾胃病科医生骆丽媛被光荣的授予“吉林省优秀志愿者”称号。 辽源市中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2013年成立的,2013年5月中医院举行了隆重的志愿服务启动仪式。一年来,骆丽媛带领她的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从身边的事做起,积极组织志愿服务宣传,参与下乡义诊等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奏响中医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 面对荣誉,骆丽媛说:作为一个志愿者,我们做的事儿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希望中医院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让中医人的博爱精神为辽源人民送上温暖,同时也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精神在辽源大地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