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胃肠外科 (共1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是同济医院最早成立的专科,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作为最经典的学科,同济医院胃肠外科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沉淀。目前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的综合治疗、疑难危重疾病(如消化道出血,肠瘘,肠梗阻及严重术后并发症等)的诊治等方面,在中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同济医院胃肠外科属于同济医院建立“疑难危重疾病救治基地”和“大型手术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济医院胃肠外科连续承担“国家973肿瘤计划项目”、“国家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每年胃肠外科拥有6万余人次的门诊患者,3000余人次的住院患者,以及近2000台手术。胃肠外科现有6-8个独立的医疗组,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11人具有国外学习经验,各医疗组相互配合,集体会诊解决医疗难题。

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拥有独立的门诊、病房,及一支技术精湛的医疗护理队伍,定期对住院病人进行免费的健康咨询及护理教育。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主要致力于胃、小肠、结肠、直肠、肛门等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和研究。通过规范化的根治手术(有记录的系统淋巴清扫)和国际先进的自动化微创手术(腹腔镜手术)及个体化的后续治疗(肿瘤药物敏感试验)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中心在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胃肠道外科微创技术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提高。经历了胃肠道外科手术自动化、胃肠道开放手术微创化、胃肠道腹腔镜手术等发展阶段;在微创外科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来我们又率先开展了“双镜法微微创技术”,即腹腔镜联合内镜下消化道癌前病变切除术,开始进入“微微创”技术的发展阶段,使得手术创伤进一步缩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奠定了外科手术微创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和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中心采取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模式,即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与同济医院肿瘤研究所相结合。肿瘤研究所最初的雏形是建立于1996年的“同济医院分子医学中心”,在同济医院的支持和裘法祖院士的关心下,留美归国的龚建平教授(胃肠外科中心主任兼肿瘤研究所所长)组建了“同济医院分子医学中心”,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跨学科格局。2002年以分子医学中心为基础又建立了“同济医院肿瘤研究所”,并与“胃肠外科中心”紧密结合,成为同济医院肿瘤研究和治疗的核心力量。肿瘤研究所/分子医学中心龚建平教授带领下在,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多次)”、“国家973肿瘤计划项目”等,龚建平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目前在肿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的重要技术平台,面向全国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基础研究的发展也带动了临床工作水平的提高,如新型“肿瘤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也将极大促进消化道肿瘤治疗的发展。

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中心始终以“为了你的康复,我们孜孜不倦”为信念,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提供更高、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目前消化道肿瘤的治疗现状:

消化道肿瘤患者入院进行专业化系统治疗五年平均生存率为54%

非专业化治疗仅为16.7%

随访进行系统化后续治疗五年平均生存率为54%

非系统化治疗为20.8%

早期肿瘤的专业化系统性治疗五年生存率达到95.6%

消化道肿瘤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我们的对策

原因一:晚期的肿瘤;

对策:我们提供专业化健康咨询,提倡早期诊断,尽早治疗;

原因二:无系统淋巴清扫的手术:

对策:我们提供规范性根治手术,达到系统的淋巴清扫以切除微转移灶;

原因三:非个体化后续治疗

对策:我们具有国际领先的肿瘤药敏试验,以达到针对性的后续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2014年7月同济医院新职工报到通知

各位新职工: 欢迎你们到同济医院工作,为方便来我院报到上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到对象: 已经与医院签订了就业协议书的2014年应届毕业生,包括培训选留制职工和合同制职工。 二、报到时间: 1、培训选留制职工:2014年7月1日-7月2日; 2、合同制职工:2014年7月3日—7月4日。 3、每天报到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2:30-4:00。 三、报到地点:医院行政楼(7号楼)18楼2号会议室 四、报到凭据: 各类职工必须持以下材料方能办理报到手续,材料不全者一律不予办理报到手续。 1、应届毕业生:持《报到证》、《毕业证》和《学位证》报到。 《报到证》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后由学校统一发放。报到证上报到单位必须是“湖北省人才中心”,若不是,请提前更换报到证。 2、留学回国人员:持《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我驻外使领馆开具)、《毕业证》和《学位证》报到。 3、报到时需准备以下材料:(1)报到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2)学历、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式2份,护士岗位新职工另需提供高中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份(正反两面复印);(4)就业协议书;(5)深色底版彩色近照两寸1张、一寸4张(照片反面要求用圆珠笔正楷字写上姓名);(6)党团关系转移介绍信;(7)婚育证明(学校计生部门出具)。 五、户口、党组织关系、档案转移: 1、户口迁移:(1)自办:迁移至亲属、朋友家;(2)委托湖北省人才中心托管:报到后医院将统一安排时间办理,时间另行通知。 2、党组织关系:(1)本校:直接转到同济医院;(2)湖北省外高校:介绍信开至湖北省高校工作委员会;(3)湖北省内其他高校:介绍信开至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来院后持报到通知直接到组织部办理党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3、档案转移:请新职工离校前催促学校将档案速寄到湖北省人才中心(地址:武汉市中南路14号 邮编430071)。 六、报到联系电话:027-83662627,联系人:陆老师。 注:所有新职工需根据我院要求按期报到,如遇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到者,请及时与我院人事处联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同济医院人事处 2014.6.13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
马晓斌
回答: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但需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该病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以发热、干咳、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病原学特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SARS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病毒对热和紫外线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或常用消毒剂均可灭活。病毒基因组由单股正链RNA构成,其刺突蛋白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结合是感染的关键机制。 2、流行病学特点 该病具有明显聚集性发病特征,多发生在冬春季节。传播途径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物品传播。医务人员、患者家属等密切接触者为高危人群。2003年全球流行后,目前未见新发病例报告。 3、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2-10天。早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病程第3-7天出现干咳、胸闷,部分患者进展为呼吸困难。重症病例可出现低氧血症、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胸部影像学早期可无异常,后期呈多发性斑片状阴影。 4、诊断标准 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确诊需检测到SARS冠状病毒RNA或血清特异性抗体阳转。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需与流感、普通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鉴别。 5、防控措施 采取呼吸道隔离、接触隔离和飞沫隔离措施。疫区需开展体温筛查和医学观察。医务人员需穿戴防护装备。环境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重症患者可考虑糖皮质激素治疗。 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需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可疑病例后应医学观察14天。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日常注意手卫生,咳嗽礼仪,增强体质锻炼有助于提高抵抗力。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院内感染控制。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