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肿瘤研究所

介入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微创介入科开展以微创、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弥补医院现有治疗手段不足,为病人提供具有我院特色的微创、介入治疗服务。

微创、介入治疗较传统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住院周期短等优点。微创、介入治疗,顺应了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要求,是全球医学界公认“疗效确切”的全新治疗模式。

临床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有适应症患者经微创、介入治疗,能够临床受益、延长生存期,甚至较多患者能够临床治愈;微创、介入治疗是肿瘤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微创介入科、肝胆胰科三病区初步拟定收治病人范围:

1.肝脏、胆道、胰腺、脾脏恶性肿瘤;

2.有微创、介入治疗适应症的其它恶性肿瘤。

微创介入科、肝胆胰科三病区初步已经开展的业务范围:

1、微创治疗

(1)射频消融治疗。

(2)瘤体无水酒精注射。

(3)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

(4)即将增设微波、氩氦刀等微创治疗手段。

2、介入诊疗:包括放射影像引导的介入诊疗、超声引导的介入诊疗、内镜引导的介入诊疗。

(1)放射影像引导的介入诊疗含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胆道内外引流+内支架植入、门静脉分支栓塞、肝动脉门静脉插管植入化疗泵、脾功能亢进—脾动脉部分分支栓塞术等、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消化道内支架植入等;

(2)超声引导的介入诊疗含经皮穿刺病理诊断与治疗、胆道外引流等;

(3)内镜引导的介入诊疗含超声内镜引导的肿瘤穿刺病理诊断与治疗、超声内镜引导的腹腔神经阻滞术(EUS-CPB 四阶梯镇痛治疗手段之一)、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内支架植入、内镜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硬化剂治疗(EVL/EVS)等。

3、综合治疗(含:微创、介入等多种治疗手段优化组合及开展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放化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微创介入科现有主任医师(教授)5人(含门诊坐诊专家),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4人。医疗团队中,有内科、外科、微创、介入等肿瘤专业专家,医疗资质雄厚。

全科医务人员将精诚团结、诚信重德、密切协作、潜心研究,以旺盛的工作热情、坚韧不拔的意志、优质的服务质量、精湛的专业技能,打造具有我院特色的“微创、介入”治疗品牌,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的医疗疗效,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一流的微创、介入治疗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胸是靠什么变大的
吴国君
回答: 胸部增大主要依赖脂肪堆积、乳腺发育和肌肉增长三种生理机制,可能受激素水平、营养摄入、运动刺激等因素影响。青春期女性因雌激素作用乳腺组织发育,妊娠期孕激素促进腺泡增生;脂肪组织占比决定基础体积,胸肌锻炼可改善支撑外观;病理性的乳腺增生或肿瘤需就医鉴别。 1、脂肪堆积 胸部约70%体积由脂肪组织构成,体脂率升高时脂肪在乳房部位沉积可致外观增大。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脂肪流失而缩胸,适量摄入坚果、深海鱼等健康脂肪有助于维持胸部饱满度。需注意脂肪分布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增重时脂肪优先堆积于腹部或臀部。 2、乳腺发育 青春期雌激素刺激乳腺导管分支形成,孕激素促使腺泡发育,此过程不可逆且形成基础乳腺结构。妊娠期乳腺为哺乳做准备会出现二次发育,表现为腺体增生和血流增加,哺乳结束后部分腺体逐渐退化。乳腺发育异常如巨乳症可能与激素受体过度敏感有关。 3、肌肉增长 胸大肌、胸小肌位于乳腺后方,通过俯卧撑、哑铃卧推等抗阻训练增厚肌肉层,可提升胸部挺拔度。肌肉增长需配合蛋白质补充和渐进负荷,但女性受睾酮水平限制肌肉增幅有限。错误训练可能导致圆肩体态反而影响胸型美观。 4、激素调节 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中的外源性雌激素可能暂时性增大乳房,停药后通常复原。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伴随的高雌激素状态可致乳房胀痛性增大。使用激素类药物须严格遵医嘱,自行服用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 5、病理因素 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良性肿瘤可表现为局部隆起,乳腺癌肿块多伴有皮肤橘皮样改变。男性乳房发育症与肝功能异常或药物副作用相关。所有无诱因的乳房体积突然变化均需通过超声或钼靶检查排除病理性增生。 保持均衡饮食确保蛋白质与必需脂肪酸摄入,穿戴合适承托内衣避免韧带松弛,经期前乳房胀痛可热敷缓解。避免盲目使用丰胸产品或激素类药物,乳房不对称或异常硬块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规律有氧运动配合力量训练有助于维持整体体态协调性。 吴国君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乳腺外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