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四医院

临床药学研究所 (共0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一、概况

武汉市普爱医院是武汉市临床药学研究所的挂靠单位,武汉市临床药学研究所最初是在武汉市第四医院药剂科药检室基础上,建立临床药学研究室,1996年经武汉市卫生局批准(武卫1996年192号文),正式设立武汉市临床药学研究所,挂靠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陈冠容同志任所长,2005年任命宋红萍为副所长,研究所在院领导的关怀下,发扬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经过艰苦努力,面向临床,在新药研究、临床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

二、主要工作

(一)临床药学

2008年成立临床药师办公室,培养临床药师,目前有临床药师5名,涉及抗菌药物、心血管、肿瘤、骨科等多个专业。在多年的临床工作实践中,从细节着手,及时发现与解决常见的临床用药问题。制定了临床药师查房会诊规范、治疗药物监测工作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规范、药学信息咨询工作规范、临床药师药历书写规范、临床药师培训工作规范6个工作规范。制作本院电子处方集,方便全院医生查询。参与临床科室查房、病案讨论、药学会诊、急诊抢救。为定点科室进行专题资料整理,制定用药流程及规范。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行为,提前预警医护人员,避免医疗事故发生。进行病人用药教育和社会公众咨询,印发合理用药宣传册。目前我院临床药师已与医护人员形成治疗团队,逐渐具备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规范临床用药和药学会诊能力。

(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2008年医院决定申报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张定宇副院长任机构负责人,成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伦理委员会办公室,宋红萍任机构办公室主任,陈冠容任伦理委员会主任,确定骨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为申报科室,建立各项管理制度、设计规范和SOP,组织院内外GCP及相关技术培训,全面筹备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申报工作,2008年10月15日提出资格认定申请,2009年3月17日-18日迎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组织的专家组现场检查,2011年7月11日获得SFDA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证书,认定骨科、肿瘤、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具有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资格。

由于人员调动,2012年-2013年8月周勇副院长任机构负责人,2013年8月至今,王岚副院长任机构负责人,截止2013年底,机构已组织30多项药物或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和各专业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及SOP,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伦理委员会对每个项目进行伦理的初始审查和跟踪审查,保证临床试验的真实、规范、完整。

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医疗行为,扩大临床试验的专业队伍,2013年6月18日机构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递交增加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心血管内科、肾病学科、呼吸内科、麻醉科、消化内科、妇产科(妇科)、疼痛科、康复医学科和免疫学专业等9个专业的申请,并于2013年10月24-26日接受了对新申请专业的资格认定现场检查,检查结果尚未公布。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暂无医生信息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联体”转诊开辟绿色通道 心衰太婆被救活

7月17日,?口区汉中街一名70多岁吴太婆在该社区医院打针时突发左心衰,在与我院东院区“医联体”转诊开辟绿色通道情况下,进行无缝转诊救治下,有惊无险保住一命。昨日,她的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准备转回社区医院接受恢复性治疗。 吴太婆表示,“幸好医院抢救及时,把我从生死线上拉回来了”。据我院心内科介绍,吴太婆还在来的路上,医生和护士都接到社区医院来的电话,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吴太婆一到医院就实施各种抢救措施,第二天中午她就清醒,恢复了意识。管床护士前来探望时,吴太婆拉着护士手多次道谢。 我院社会服务部表示,“医联体”转诊开辟绿色通道,基层医院向上转诊的渠道更加畅通了。一方面,可及时借助市级大医院的医疗技术和先进设备,抢救疑难重症患者的生命;另一方面,患者治疗恢复良好后,又可通过向下转诊渠道转回基层医院康复治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空腹血糖偏7.1怎么办
袁晓勇
回答: 空腹血糖7.1毫摩尔每升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空腹血糖偏高可能与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胰岛素抵抗、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 1、生活方式干预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全谷物、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适量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2、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变化,记录血糖波动情况。可通过家用血糖仪自我监测,或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血糖监测数据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3、药物治疗 若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可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常用口服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 4、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血糖偏高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可采用中药调理。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消渴丸等。针灸治疗可选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有助于改善糖代谢。中医调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等并发症筛查。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发糖尿病并发症。 空腹血糖偏高者应建立健康饮食习惯,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坚持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定期监测血糖变化,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