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同济医院

急诊医学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急诊医学科分为急诊内科和急诊外科。急诊医学科是诊治各种急、危重症、各种慢性病急性发作的综合性临床科室。以稳定生命体征为首要目标,以强调时效性为特征,以整体救治为手段,实行全天候不间断提供高级生命支持等一体化服务。医护工作人员有90余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60余人。科室连续6年荣获同济医院精神文明示范集体称号,荣获2003—2005年度上海市卫生局先进集体,2008年上海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急诊抢救室获上海市卫生系统红旗文明岗称号。

医疗特色

1、胸痛绿色通道:急性胸痛病人中约一半为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所致。通过与“120”专线联系,捕获院前信息,急诊抢救室提供即刻十八导联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等服务,并为此类患者提供后续的医疗服务,如: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溶栓、为急诊PTCA、急诊冠脉搭桥作好准备工作。特别是迅速有效的处理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初步的保障。

2、心肺复苏:对经过院前初步处理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高级生命复苏。急诊科抢救室通过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呼吸机支持通气(有创、无创)、胸外按压、高级生命体征监测及相关药物处理,为进一步心肺复苏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中毒救治绿色通道:除生产性中毒外,日常生活中毒事件频发。急诊科通过催吐、洗胃、导泻、利尿以及血液净化处理,与上海市毒物鉴定中心联手,对部分中毒药物进行鉴定,为应用特效解毒药提供依据。

4、多脏器功能衰竭: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提供各种支持治疗及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拥有一支专门的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在去除致病因子,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有丰富经验。

5、急诊输液室三元色服务模式:解决了患者输液等候时间长的问题,而且有利于病情观察。

科研教学

依托设施先进,项目齐全的急救模拟中心,拥有培训经验丰富的师资,已承办多期急救技能培训班,同时也是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之一。急诊教研室承担了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7年制、5年制的《急诊医学》及《诊断学》等多级的教学工作。

急诊外科是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中较早将急救人员和设备专业化配置的急诊外科专业科室。科室实行信息化、制度化管理,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从过去的分诊型转到了支援型、独立型急诊科室,同各专业科室协作使严重多处创伤的患者充分享受到“一科式、全程的”急诊医疗服务。依靠流畅的抢救流程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急诊外科医疗特色

多发伤救治的绿色通道和全程医疗服务:急诊外科是上海市较早与“110”及“120”联合设立“绿色通道”的医疗单位。旨在确保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命,保持绿色通道的畅通。“绿色通道”就是“创伤快速抢救机制”,严重创伤患者送至我院后,我们争分夺秒、先行抢救,由交巡警配合事后结帐。这样为医生抢救患者减少了程序,节省了时间。在各科室的密切配合下,可以使患者畅通无阻的进行检查和治疗。大大提高了抢救的效率,杜绝因未及时付费而出现的致死致残现象。

损伤控制技术(damage control, DC):损伤控制于1983年最早提出,指针对严重创伤病人进行阶段性修复的外科策略,旨在避免由于体温不升、凝血障碍、酸中毒互相促进而引起的不可逆的生理损伤,可挽救原来认为不可挽救的危重患者。

急诊外科科研教学科研特色

科研工作是科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室近年来对急诊外科的一些常见疾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对“休克的液体疗法”、“多发伤的创伤控制”和“难治性休克的处理”等热点问题有深刻的见解。本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紧跟国际国内医学动态,积极促进学科建设全面发展。尤其将先进的“创伤控制技术”理念和成熟的临床治疗技术相结合,运用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急诊外科教学情况

急诊外科历来重视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整体优化的思路,加强课程建设。承担医学临床专业硕士生7年制、5年制、专科学员等不同层次学生急诊医学和危重病医学教学工作,还承担现场急救的科学普及任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