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十堰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现有医护人员39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讲师4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硕士7人,科室成员学缘结构广泛,医生分别来自湖北医药学院、武大医学院、同济医学院、华西医大、湖南医大、南京医大。现任主任徐少勇教授。消化病区及门诊病源涵盖临近十堰市的鄂、豫、陕、渝、川等省、市的17个县市,覆盖人口近2000万,外阜病人占门诊及住院病人均在30%以上,年门诊人次达10000人次以上,病房月平均入院人数110人左右,常年开展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的治疗,尤其擅长重症胰腺炎、消化系肿瘤、功能性胃肠病、胃肠动力性疾病的诊治,以上疾病的基础研究及治疗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消化内科设有消化病区、消化内镜中心、消化功能室、消化功能检测治疗室4个部分。
  消化病区现有床位50张,开放床位70张,两层病区,其中重症监护病房6张,拥有套间、单间、普通间、扶贫病房、重症监护室等不同层次的病房,配有中央空调、中心供氧、完善的监护系统和及时呼叫对讲系统。消化功能室拥有胃肠动力监测仪、24小时动态PH值监测仪、胃电图等先进仪器,可进行胃肠动力、24小时PH动态监测及治疗分析。内镜诊治中心拥有超声胃镜、电子胃镜、电子肠镜、十二指肠镜等设备及内镜治疗设备。内镜中心常规开展胃肠道息肉电切、止血、消化肿瘤的综合理化治疗(扩张、烧灼、局部化疗、支架植入等),食管曲张静脉的硬化、套扎,复杂异物取出、ERCP及EST等治疗,在本地区率先开展了超声内镜对消化系疾病的诊治及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贲门失弛缓症肉毒毒素注射、胶水超滤浓缩治疗顽固性腹水等业务,所开展的晚期食管癌并食管气管瘘患者经内镜下带膜支架植入术加胃造瘘术后存活已4年余。
  消化内科在科主任徐少勇教授的领导下,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根据医院的要求和科室的具体情况,消化内科严格制定了相关制度及落实措施。科室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抢救均承担相应的责任;科室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实行医疗组长、主管医师、经管医师三级分工负责制,受聘的三级人员原则上由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担任,医疗组长在科主任领导下,对本组的医疗质量负责,具体指导下级医师,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和急危重患者的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组织急危重病例的抢救,检查医疗护理工作,听取诊疗护理意见,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完成医院交给的相关工作。主管医师受医疗组长领导,负责本组患者的诊治和指导下级医师工作,具体对本组患者定期进行系统查房,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护汇报,倾听患者意见,修正病历记录,应邀参加会诊,决定出院计划,检查医疗护理工作,制订持续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完成各级交给的相关工作。经管医师受医疗组长、主治医师和总住院医师领导,负责分管患者的诊疗工作,认真执行查房制度,及时接管新进患者,按时完成住院病志,制定初步诊疗计划,征询上级医师意见,接受上级医师指导,实施各项诊疗措施,监督医嘱执行情况,分析各项检查报告,观察处理病情变化,据实做好病程记录,主动征求患者意见,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同时负有指导实习、见习和进修医师工作的职责,完成科室交给的教学、科研任务和各级交办的相关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分级护理制度,包括特级护理、Ⅰ级护理、Ⅱ级护理和Ⅲ级护理;实行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医疗组长查房每周1~2次,主管医师查房每日1次,经管医师查房每日至少2次。上级医师查房,下级医师和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参加,必要时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参加。
  消化内科承担湖北医药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咸宁医学院的消化内科及研究生临床教学任务,并接受周边县市及基层医院医师的进修带教任务,1999年与武汉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已培养毕业研究生6人,2003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已培养毕业3人。
  消化内科现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吴阶平基金、省自然基金、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科研项目四项。现完成的科研项目《毫米波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经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SPA免疫潜血试验的建立及其在大肠癌普查筛选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内镜超声结合E-钙黏素和CD44v6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酒石酸锑钾对胃癌凋亡作用的研究》经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省自然基金项目《突变型p27mt与野生型p27wt对大肠癌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科室在消化系肿瘤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已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自主培养该领域研究生十人,年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发表其他科研论文近二十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技内科大楼启用见闻录③:智能化服务让关爱更体贴

人性化 专业化 信息化 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智能化服务让关爱更体贴 “环境绿色环保化、设施智能人性化、服务温馨专业化”,成为十堰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投入使用以来,患者朗朗上口、称赞最多的三大特征。 提到医院病房,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出现“过道加床的拥挤、各种‘呼声’的嘈杂”。而走入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则让人如沐春风、神清气爽——雅静明亮的病区外貌、宽敞通透的病房内景,和煦温暖的医护微笑、怡然自得的住院患友、忙而不乱的幽雅氛围,“很养眼、很舒心,第一印象就让我们少了烦躁,心情瞬间就沉静下来,都怀疑自己走错了,不是到了医院而是到了某个星级宾馆。”住在老年病科的谢阿姨高兴地说。 说到这儿时,房间的灯光忽然自动调节了亮度,原来这是该大楼安装的新式环保节能的照明灯,根据一天中时差变化导致的环境明暗而自动调节最佳亮度。“空调的冷热和新风的排换也都是这样智能控制的呢。这既能让我们病人享受到最好的空气和温度,听说还好节能的呢!”谢阿姨兴奋地说道。 而新大楼的“移动护理”、“移动查房”这样的新名词更是让患友新奇不已。在消化内科住院的小李病床前,笔者亲眼目睹了这两项智能信息化服务的过程:只见管床护士首先通过掌持PDA(个人掌上电脑),对小李手腕上的特殊腕带进行扫描,自动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很快小李的病历、医嘱等信息立马从系统自动更新至PDA上,并进一步自动更新至小李病床的床头分机、病房的门口分机上(更新时间大约为12秒),大大节省了护士手工书写床头卡、病员卡的时间。同时,护理人员还将每天给小李进行的生命体征采集信息及相关文书书写也及时输入PDA、并回传至系统,让医师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而制定相关医嘱。护士则通过PDA查询小李病历、医嘱、报告单等,进行医嘱核对;输液的时候,将输液袋子上的条码跟小李手腕上的条码再次核对以确保输液安全。另外,系统还将住院须知、护理宣教、费用清单等信息及时发送到小李所在的床头分机上。“以前仅这些一个一个地告知病人,都要花费护士们不少宝贵时间,而现在‘机器’上的自动告知简直详细得不能再详细了!我们看着方便,护士们也从这种繁琐中解脱出来,把节省的宝贵时间更好地用在对我们病情的护理上,真的非常好。” 而在对小李进行的“移动查房”中,再也看不到医生们抱着厚厚的病历夹子的模样,通过一部轻巧的PDA,医生在床边就完成了医疗文书记录和医嘱,执行上级管床医生的医嘱也在这里分分钟搞定,全部工作省时又省力。而装在推车上的移动心电图设备,把检测到的小李的心功能情况直接发送到医院心功能室;很快,心功能室又把相关分析返回到医生PDA上,为小李的下一步手术确定再次节省了大量时间。 “我的床头分机上,很清晰地告知了我准备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前这两天我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太给力了!而且,早上它能定时开启,晚上还有定时关闭功能,咱可以不受干扰地睡个美觉啦。”特别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的小李说完拉上病床周围的”U型”隔帘,调皮地说:“瞧,谁也看不见我了,现在是属于我个人的私密空间了。” 据该院信息管理处主任李波介绍,医院新大楼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在积极引导患者参与治疗、提高服务满意度的同时,也必将大力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医学科研、教学,减轻医护人员各类事务性工作的劳动强度,使医护人员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服务于患者。(石志凤)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