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人民医院

肝病-感染性疾病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十堰市人民医院肝病??感染性疾病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应用西医、中西医结合、人工肝技术,诊治病毒性肝病、感染性疾病、脂肪肝的专科。编制床位65张,可开放床位75张。科室分为3个病区:肝病Ⅰ病区,肝病Ⅱ病区,感染性疾病病区。
  工作人员达到“四化”:技术骨干硕导化、医师硕士化、管床医师高级化、护士学士化。科室拥有国内领先的肝脏疾病诊疗设备如日本PLASAUTO IQ人工肝支持系统、腹水回输系统、肝病治疗仪等,依托三级甲等医院的设备优势,抢救了无数肝坏死及其并发症如肝昏迷、出血、感染、肝肾综合症等,使危重肝病的死亡率下降到20%以下,技术居于全省先进水平;在肝癌的介入放射化疗,脾功能亢进的介入量化切除,脂肪肝、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肝病?感染性疾病科每年引进开展新技术3项以上,《血浆紧缺条件下人工肝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脾功能亢进的量化介入切除》《肝癌的介入治疗联合微波治疗》等技术的使用,产生了极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科室发展的动力。
  肝病?感染性疾病科注重科研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承担省市科技攻关项目12项。获省重大成果证书16项、省科技进步3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2等奖7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68篇。
  肝病?感染性疾病科与解放军302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等建立长期联系,以提高业务水平;承担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湖北医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大学的传染病学教学任务。
  肝病?感染性疾病科在上一轮省重点专科建设中名列全省第二名,科室目标是建设省内知名、特色鲜明的肝病诊疗中心,医疗质量让患者满意,医疗价格让患者放心,医疗服务让患者舒心。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医技内科大楼启用见闻录③:智能化服务让关爱更体贴

人性化 专业化 信息化 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智能化服务让关爱更体贴 “环境绿色环保化、设施智能人性化、服务温馨专业化”,成为十堰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投入使用以来,患者朗朗上口、称赞最多的三大特征。 提到医院病房,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出现“过道加床的拥挤、各种‘呼声’的嘈杂”。而走入市人民医院医技内科大楼,则让人如沐春风、神清气爽——雅静明亮的病区外貌、宽敞通透的病房内景,和煦温暖的医护微笑、怡然自得的住院患友、忙而不乱的幽雅氛围,“很养眼、很舒心,第一印象就让我们少了烦躁,心情瞬间就沉静下来,都怀疑自己走错了,不是到了医院而是到了某个星级宾馆。”住在老年病科的谢阿姨高兴地说。 说到这儿时,房间的灯光忽然自动调节了亮度,原来这是该大楼安装的新式环保节能的照明灯,根据一天中时差变化导致的环境明暗而自动调节最佳亮度。“空调的冷热和新风的排换也都是这样智能控制的呢。这既能让我们病人享受到最好的空气和温度,听说还好节能的呢!”谢阿姨兴奋地说道。 而新大楼的“移动护理”、“移动查房”这样的新名词更是让患友新奇不已。在消化内科住院的小李病床前,笔者亲眼目睹了这两项智能信息化服务的过程:只见管床护士首先通过掌持PDA(个人掌上电脑),对小李手腕上的特殊腕带进行扫描,自动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很快小李的病历、医嘱等信息立马从系统自动更新至PDA上,并进一步自动更新至小李病床的床头分机、病房的门口分机上(更新时间大约为12秒),大大节省了护士手工书写床头卡、病员卡的时间。同时,护理人员还将每天给小李进行的生命体征采集信息及相关文书书写也及时输入PDA、并回传至系统,让医师能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而制定相关医嘱。护士则通过PDA查询小李病历、医嘱、报告单等,进行医嘱核对;输液的时候,将输液袋子上的条码跟小李手腕上的条码再次核对以确保输液安全。另外,系统还将住院须知、护理宣教、费用清单等信息及时发送到小李所在的床头分机上。“以前仅这些一个一个地告知病人,都要花费护士们不少宝贵时间,而现在‘机器’上的自动告知简直详细得不能再详细了!我们看着方便,护士们也从这种繁琐中解脱出来,把节省的宝贵时间更好地用在对我们病情的护理上,真的非常好。” 而在对小李进行的“移动查房”中,再也看不到医生们抱着厚厚的病历夹子的模样,通过一部轻巧的PDA,医生在床边就完成了医疗文书记录和医嘱,执行上级管床医生的医嘱也在这里分分钟搞定,全部工作省时又省力。而装在推车上的移动心电图设备,把检测到的小李的心功能情况直接发送到医院心功能室;很快,心功能室又把相关分析返回到医生PDA上,为小李的下一步手术确定再次节省了大量时间。 “我的床头分机上,很清晰地告知了我准备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前这两天我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太给力了!而且,早上它能定时开启,晚上还有定时关闭功能,咱可以不受干扰地睡个美觉啦。”特别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的小李说完拉上病床周围的”U型”隔帘,调皮地说:“瞧,谁也看不见我了,现在是属于我个人的私密空间了。” 据该院信息管理处主任李波介绍,医院新大楼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在积极引导患者参与治疗、提高服务满意度的同时,也必将大力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医学科研、教学,减轻医护人员各类事务性工作的劳动强度,使医护人员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服务于患者。(石志凤)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孕晚期羊水少怎么补救
冷启刚
回答: 孕晚期羊水少可通过增加补液量、静脉补液、胎儿监测、羊膜腔灌注、调整体位等方式补救。孕晚期羊水少可能与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胎膜早破、母体脱水、妊娠期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1、增加补液量 孕妇每日饮水量可增加至2000-3000毫升,分次少量饮用。适当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补液期间需观察尿量及体重变化,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导致水中毒。可配合进食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 2、静脉补液 对于严重脱水或口服补液效果不佳者,需住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每日输液量根据脱水程度调整。静脉补液需监测孕妇心率、血压及胎儿胎心变化,警惕循环负荷过重。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评估羊水指数。 3、胎儿监测 每周需进行1-2次胎心监护和生物物理评分,必要时行超声多普勒检查脐动脉血流。若出现胎动减少、胎心率异常或脐血流阻力增高,提示胎儿窘迫可能。监测中发现异常需立即就医,根据孕周考虑终止妊娠。居家期间建议每日定时记录胎动次数。 4、羊膜腔灌注 对于羊水过少且胎儿无畸形的病例,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灌注术。将37℃温生理盐水经腹壁注入羊膜腔,每次灌注量不超过800毫升。该操作可暂时增加羊水量,改善胎儿宫内环境。术后需预防感染,密切观察宫缩及胎心变化。灌注效果通常维持1-2周。 5、调整体位 建议孕妇每日左侧卧位休息2-3小时,可改善子宫胎盘血流灌注。睡眠时用枕头垫高臀部,有助于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仰卧,活动时穿戴托腹带减轻腹部负担。体位调整配合深呼吸练习能促进母胎血液循环。 孕晚期发现羊水少需立即就医评估,遵医嘱进行相应治疗。日常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的摄入,避免高盐或利尿食物。注意观察胎动变化,出现腹痛、阴道流液等异常及时就诊。定期产检监测羊水量动态变化,根据胎儿情况决定分娩时机和方式。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