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乳甲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乳甲科是湖南省创建最早的乳腺甲状腺专科,自1982年创建以来,已经走过20多年的风雨历程,目前已经成为湖南省收治乳腺及甲状腺肿瘤最多的专科。我科是中南大学重点学科外科学的一部分,是乳腺甲状腺外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目前拥有固定床位50张,正副教授8人,开放乳腺甲状腺外科、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三个专科门诊,每年平均诊治病人约12000例,住院手术病人约2000例,其中乳腺癌约300余例,各类甲状腺手术约700例,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学科带头人为唐中华教授。
  乳甲科在乳腺癌的治疗方面除每年完成大量的常规手术以外,近年来,更是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开展保乳乳癌根治术、哨兵淋巴结活检术以及乳房切除后一期整形手术等,均取得了满意效果。乳腺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了92%,保乳乳腺癌根治术占乳腺癌手术的10%。我科还长期进行乳腺癌的发病机理以及早期诊治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在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方面,均采用美容技术进行,具有疤痕小、外观美的特点。尤其是自2004年引进超声引导下的微创穿刺旋切活检机,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乳腺良性肿瘤进行微创切除,切口一般仅为3毫米,满足了患者对乳腺美容的要求。2002年科室引进了省内第一台纤维乳管内视镜(乳管镜),用于诊断乳管内微小病变以及对其进行术前定位,是目前诊断以乳头溢血为表现的乳管内癌和乳头状瘤的最好方法,同时对乳管炎症可进行冲洗治疗,免除了手术痛苦,基本上解决了目前乳头溢液病因诊断和手术定位的难题。此外彩色红外线乳腺扫描作为常规检查,对良恶性乳房肿块的鉴别符合率达90%以上,率先开辟的红外线引导下美蓝造影定位和乳管镜灌注定位成为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新途径。该科对巨乳症等畸形及罕见病例也积累了丰富的手术治疗经验。
  乳甲科,湘雅二医院是中南地区率先挂牌甲状腺外科的医院之一。对甲状腺肿瘤的治疗及手术操作技术经过系列改进达到规范,广泛开展了甲状腺癌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联合切除术),在获得最佳疗效的同时充分兼顾了美容效果。对复发性甲状腺肿瘤,更有其创造性的术式,具有效果好、外观美和并发症少的特点。并且在省内首次进行胚胎带血管甲状旁腺移植治疗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现已逐步成为省内治疗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疑难、复杂甲状腺疾病的中心。目前已开展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切口仅2厘米,既微创又美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吕国华教授入选全国名医百强榜

日前,中国名医百强榜(http://www.top10dr.com/)公布了2013年中国百强名医榜单,我院脊柱外科吕国华教授入选脊柱微创外科“Top 10 doctor”,为湖南地区唯一入选的骨科专家。 《中国名医百强榜》是一份专门针对外科手术医生的榜单,专业内同行历时五年,跨越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调研了全国200家医院,查询了3000名医生的治疗专长,手术数量、科研成果,将常见的11个手术科室细分为62个专业,再从每个专业中筛选出10个顶级专家,其入选医生有4点标准: 1、主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专业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3、专业手术数量国内领先;4、有较高的专业科研成就。 吕国华,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国内较早从事脊柱外科的专家之一,在多个学术组织担任要职,取得了大量的临床及学术成果,多次获得省级及国家级奖项。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