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儿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小儿科成立于1962年,骨干来自广州、上海,共有医护人员19人。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对儿科学深有造诣的主任医师卓育章,是我院儿科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衡阳市儿科学的开拓者。他治疗“新生儿破伤风”享有盛誉,他领衔的我院儿科,在六十至八十年代,独占市内鳌头。

1985年开设了危重患儿抢救室和新生儿病室,使抢救成功率和新生儿存活率明显提高。1987年,庄淑华接任科主任,开展了“正常和病理儿童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大剂量海俄辛抢救重型呼吸衰竭”;“中西药综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防治核黄疸”、“新生儿死亡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科研活动。

1991年,开设新生儿专科病房,一改过去普专混治的状况,开创了新生儿救护工作新局面。1993年,杨惠霞接任科主任,主持开展了“新生儿行为测定”、“小儿哮喘以吸入治疗为主的阶梯式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肺炎患儿甲状腺功能观察”、“危重症新生儿血糖变化观察”等新技术和科研。1991年~1998年,先后派出5名医师、4名护士分别到湖南省儿童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修儿科血液病、肾脏病、心血管病、新生儿急救,使儿科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1997年,李桂媛接任科主任,在小儿出血性、溶血性疾病和小儿白血病及新生儿疾病的治疗上取得新的进展。她主持开展的“肺炎患儿甲状腺功能测定”、“新生儿感染血糖测定”及“大剂量氨甲喋啶对白血病的治疗观察”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医院并入南华大学后,儿科一直承担了《儿科学》临床教学任务。2006~2007年,承担了1项南华大学研究课题和1项衡阳市科委课题。2007年,何少为接任科主任。2008年,刘晓日担任副主任。近两年,在正、副科主任的带领下,在小儿川崎、重型毛支、重症哮喘、婴儿肝炎综合症,难治性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极低出生体重患婴等疾病的救治上又取得了明显进展。现有医师8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2人、主治1人、医师4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儿童开水烫伤怎么处理
聂小娟
回答: 儿童开水烫伤可通过冷水冲洗、消毒处理、保护创面、药物止痛、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儿童烫伤通常由接触高温液体、皮肤屏障薄弱、应急处理不当、继发细菌感染、瘢痕增生等因素引起。 1、冷水冲洗 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20分钟,水温控制在15-20摄氏度。冷水冲洗能快速降低皮肤温度,减少热力对深层组织的持续损伤,缓解疼痛和肿胀。注意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创面,防止冻伤。冲洗后用干净纱布轻轻吸干水分,不要擦拭或挤压水疱。 2、消毒处理 冲洗后使用0.9%氯化钠溶液或稀释碘伏溶液清洁创面。消毒时动作需轻柔,避免破坏未破损的水疱皮。对于小面积浅二度烫伤,可局部涂抹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家长需观察创面是否出现红肿加剧、渗液浑浊等感染迹象,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3、保护创面 用无菌凡士林油纱或硅胶敷料覆盖创面,外层包扎透气纱布。敷料应每天更换,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使用棉花等易粘连材料直接接触伤口。对于面部等特殊部位烫伤,可采用暴露疗法,但需防止儿童抓挠。家长需注意观察敷料有无渗液渗透情况。 4、药物止痛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缓解症状。禁止自行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的药物。对于大面积烫伤,可能需要使用曲马多缓释片等强效镇痛药。用药期间家长需监测儿童精神状态和药物不良反应。 5、预防感染 深二度以上烫伤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时需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家长需每日测量体温,观察创面周围是否出现红晕扩散、淋巴结肿大等全身感染征象。严重感染可能需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 烫伤后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增加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促进创面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恢复期可使用弹力绷带压迫预防瘢痕增生,定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家长需做好儿童安全教育,将高温物品放置在安全位置,烹饪时避免儿童进入厨房。若烫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或涉及面部、会阴等特殊部位,应立即送医治疗。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