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中医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科于1962年组建,开院时有医师5人,主要从广州、上海调入,科主任由来自广州中医学院、对中医妇科学造诣颇深的赵啟光担任。七十年代中期,赵啟光退休,郑春管接任主任。其时,中医科除承担中医门诊外,还兼顾各病区会诊和核工业卫生学校中医教学任务。1984年6月,医院在五官科病区开设中医病床10张,收治慢性病患者,对较为复杂的病人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将中西“两法”应用于临床。郑春管主任率先开设了高血压中医专科门诊,深受病人的欢迎,经常加床以满足病人住院的需要。到1986年,中医科医护人员已发展到1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8人、针灸护士1人。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为的限制,加之中药价格上涨等因素,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呈下降趋势。为了摆脱困境、争取主动,在主任杨玉秀的带领下,先后开设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门诊,如杨玉秀的中医妇科;陈伯青的中医骨伤科、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周开荣的中医脾胃病等。1994年罗远萍主持中医科工作,购买了ZZ—型肛肠治疗仪,并于1999年5月开展“肛肠痔瘘”诊治专业工作,并正式挂牌成立中医肛肠专科,由副主任医师王诚铨主诊。

2000年5月,中医科病床撤消,把发展重点放在肛肠科,并招收2名中医外科人员。2005年购置了大力神ZZ-Ⅱ600型肛肠综合治疗仪、今健JS-818D型结肠灌洗仪等先进设备,2006年选派伍洲颂到南京全国肛肠病治疗中心进修。伍洲颂学成归来后主持中医肛肠诊治工作,先后开展了“痔疮全程无痛疗法”、“腰俞穴麻醉”“PPH术”、“高位复杂性肛瘘切挂+旷置术”、“出口梗阻性便秘外科治疗”、“骶尾部肿瘤切除术”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院内、市内空白。2006年,肛肠科在消化内科病区开设10张病床,床位使用率均在100%以上。近两年来,中医肛肠科的声誉进一步扩大,两个效益进一步增长。现有专科医师4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
曲中玉
回答: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路损伤、肠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积极处理。 1、出血 子宫切除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术中出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术后出血可能与血管结扎不牢固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需及时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2、感染 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痛等症状。感染多由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换药,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尿路损伤 子宫与膀胱、输尿管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误伤膀胱或输尿管,导致尿瘘或排尿困难。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可进行膀胱训练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肠管损伤 子宫与直肠相邻,手术中可能损伤肠管,导致肠瘘或肠梗阻。术中仔细分离可避免损伤,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或肛门停止等症状时应警惕肠管损伤,需禁食并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深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切除术后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可预防血栓形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切口愈合。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