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放射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放射科成立于1964年,当时有医技人员8人,其中副主任1人、医师1人、医士1人、技士4人、护理员1人。首任科副主任由从沈阳医科大学调来的孟宪富担任。建院初期,根据简易病房及简易门诊的需要,医院安装了国产200毫安X光机1台,安排1名医生和2名技师主要开展透视项目。以后因陋就简地建立了一个小暗室直至开院。?

开院后陆续购置了一批先进设备,经过几次淘汰更新,到1986年拥有X光诊断机4台,其中200毫安、30毫安、350毫安和500毫安机各1台。期间,相继开展了透视、胃肠道钡剂造影、泌尿系的各种造影、腹膜后充气造影;支气管、子宫输卵管和椎管内碘油造影;膝关节及腕关节造影、脑及四肢血管造影等业务。特殊照片有各部位断层摄片、心脏计波摄片、眼球异物定位等。开展了部份大剂量静脉造影及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椎管的碘水造影及100毫米萤光缩影。1988年,放射科引进岛津1100型500mAX光机,使透视从暗室走向明室。开展了胃肠气钡双重造影、介入治疗、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检查治疗项目。1989年率先引进衡阳市第1台CT机,5年后又引进以色列产新一代高分辨率CT机。九十年代初开展介入放射治疗项目,进行了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肺穿刺活检、食道狭窄扩张、肝肾囊肿穿刺及硬化剂治疗等。1999年,引进岛津800mAX光机,并配备了激光照相系统,拓展了该机的各项功能,规范了胃肠双重对比检查的方法,使摄片质量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放射科在七十年代及之前为核工业系统、部队及地方医院举办了数期培训班,先后接受厂、矿、队进修人员数十人,培养了一批放射医技人员。医院对外开放后,还为乡、镇、县级医院培训了放射骨干。2003年医院并入南华大学后,该科各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2004年底,引进湖南省首家美国产Lightspeed Ultra8层螺旋CT和美国产GE LC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并成立了放射介入诊疗室,在原有肺癌、肝癌介入治疗和血管造影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介入诊疗的范围,包括心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胸腹部脏器肿瘤的介入诊疗,为放射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2005年年底引进美国产柯达CR850系统,用高灵敏、高分辨和动态范围较宽的IP板代替X线胶片,由传统的图像冲洗胶片转换为数字化图像利用计算机处理,大大提高了普通X线摄影图像质量。同期引入的全球“永磁之王”GE Signal Vation 0.35T磁共振,除对各种肿瘤、脑、脊椎、腹部、盆腔脏器等器官提供早期和超早期影像学诊断外,还能开展单次激发弥散成像、灌注成像、脑功能成像、智能化血管造影等多种疾病的早期介入检查和治疗。2006年完成上海金仕达卫宁PACS2005的安装调试,成为湘南首家数字化放射科。2008年,通过了“放射学检查方法及图象质量相互认可医院”的评审。

该科分有5个业务技术组,即普放诊断组、普放技术组、CT组、MR组、介入诊疗组,每组人员相对固定,在保证各组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该科建有南华大学医学专科部影像教研室,完成了一届三年制影像大专班的教学任务,承当了南华大学影像本科班、湖南中医药大学影像本科班以及多家医学院校的影像专科生的实习带教任务。近几年,先后开展了MRA、MRV、MRU、MRCP、脑弥散功能检查;CT灌注成像在各系统的应用;CT曲面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CT仿真内窥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经导管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栓塞术;开设了介入门诊,开展了节段闭塞型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诊疗。《卵巢上皮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获省卫生厅课题立项;《自主式讲课学习模式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研究》以及《PACS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获南华大学课题立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嗜睡症的前兆是什么
邵自强
回答: 嗜睡症的前兆主要包括日间过度困倦、睡眠发作、睡眠麻痹、入睡前幻觉和自动行为。嗜睡症可能与遗传因素、脑部损伤、免疫系统异常、心理压力或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日间过度困倦 日间过度困倦是嗜睡症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患者即使在充足夜间睡眠后仍难以保持清醒,常伴随注意力下降和认知功能减退。这种情况可能与下丘脑分泌素神经元损伤有关,需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和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确诊。临床常用药物包括盐酸哌甲酯片、莫达非尼胶囊和阿莫达非尼片,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2、睡眠发作 睡眠发作表现为不可抗拒的突然入睡,多发生在单调环境中如阅读或乘车时,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这种症状与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功能异常相关,可能伴随猝倒发作。诊断需排除癫痫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可采用羟丁酸钠口服溶液联合行为干预。 3、睡眠麻痹 睡眠麻痹是患者在入睡或觉醒时出现的短暂肢体无法活动现象,常伴有恐惧感,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这与快速眼动睡眠期肌张力抑制机制异常有关,可能由心理压力或睡眠剥夺诱发。改善睡眠卫生和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盐酸氯米帕明片可能缓解症状。 4、入睡前幻觉 入睡前幻觉表现为刚入睡时出现的生动视听觉体验,内容多为恐怖或奇幻场景,与快速眼动睡眠期提前入侵相关。这种现象在青少年起病的嗜睡症患者中更为常见,需与精神分裂症鉴别。小剂量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氟西汀胶囊可能有效。 5、自动行为 自动行为指患者在困倦状态下完成简单动作后完全遗忘的现象,如无意识书写或驾驶后无法回忆过程。这种症状反映大脑部分区域已进入睡眠状态,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出现此类症状时立即停止危险活动,并通过规律小睡和兴奋剂类药物如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控制。 嗜睡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日间可安排多次短时间小睡。饮食上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和瘦肉。建议家属协助记录睡眠日志,监测症状变化,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需要高度警觉性的活动,必要时向工作单位申请岗位调整。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