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普外、肝胆、泌尿外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拥有高级职称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颜亚平院长为湖南省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拥有电子肠镜,电子腹腔镜、电子膀胱镜等内镜设备,开展甲状腺、乳腺、胃、肠、肝、肾、膀胱等各种肿瘤根治术,每年成功手术治疗肝胆结石、泌尿系统结石数百例。能进行肝叶段切除、对老年复发性疝修补有独到之处,能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膀胱镜下碎石等手术。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专家介绍

颜亚平,男,1962年4月出生,院长,湖南省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医院管理协会会员,1984年毕业于现南华大学临床医疗系,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擅长普外科、创伤外科,对肝胆、胃肠外科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李柏完,男,内科副主任医师,内科学科带头人。擅长呼吸内科。 蔡建平,女,儿科副主任医师。专长: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李柏完,男,1961年10月出生,副院长,1984年毕业于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湖南省呼吸学会委员,省结核学会副主任委员1984年—1989年在湘雅二医院工作,擅长呼吸内科及内科疑难杂症,对危重症的抢救有丰富的经验。 陈泰祥,男,1963年8月出生,党委副书记,外二科主任,1984年毕业于现南华大学临床医疗系,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骨、神经外科,开展的断肢、断指再植、人工关节置换、脊柱外科等手术在湘南地区具有领先地位。 王元星,男, 1964年1月出生,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医师,湖南省心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擅长普胸外科和心脏外科。 王岳林,男,1965年11月出生,院长助理兼大内科主任,内科副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现南华大学临床医疗系。擅长心血管内科,对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心律失常的治疗有特色,在诊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刘书利,男,1958年8月出生,结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防痨专家,1982年毕业于现南华大学临床医疗系。对结核病和难治性结核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旷义炳,男,1951年10月出生,副主任医师,1972年毕业于现南华大学临床医疗系。擅长普外科,尤其对甲状腺、肝、胆、消化道肿瘤的诊治有较高造诣。 杨许平,男,1968年8月出生,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专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蔡建平,女,1960年6月出生,科教科科长,儿科副主任医师,专长: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付善国,男,1962年8月出生,主任医师,医务科科长,1984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先后进修于北京、上海等地,曾获核工业部科研成果三等奖,是核工业部破格提拔的高级医疗技术人员,擅长呼吸内科和消化内科疑难疾病的诊治抢救,对内镜下诊治胃、肺部疾病经验丰富。 胡承光,男,1967年12月出生,副主任医师,大外科主任,1991年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疗系,曾在苏州等地进修,擅长普外、骨外疾病的诊治,对肝胆、胃肠外科的诊治经验丰富。 李美云,女,1969年11月出生,副主任医师,CT室副主任,专长:CT扫描及检查。 李 科,男,1967年12月出生,内科副主任医师,专攻呼吸内科,擅长对肺心病及其它肺部疾病的诊治。 刘国庆,男,1955年5月出生,内二科主任,内科主治医师,专长:消化、肾脏、内分泌、呼吸疾病。 黄 义,男,1967年8月出生,内二科副主任,中西结合主治医师,专长:糖尿病、肾病,能熟练开展血液透析术。 曹丽君,女,1974年11月出生,内一科副主任,内科主治医师,专长:心血管、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胡双武,女,1969年5月出生,内科主治医师, 2005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神经内科。专长: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 刘建业,男,1957年4月出生,结核科副主任,内科主治医师,在难治性结核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谢桂香,女,1959年6月出生,麻醉科主任,麻醉科主治医师,专长:麻醉、疼痛治疗。 王又保,男,1963年3月出生,外一科副主任,外科主治医师,擅长甲状腺、乳腺及腹腔肿瘤,曾在省肿瘤医院深造。 凌 伟,男,1966年2月出生,医务科副科长,外科主治医师,擅长普外科疾病的诊治。 李继红,男,1971年1月出生,外二科副主任,外科主治医师,擅长普胸外科和心脏外科。 阳丽君,女,1963年4月出生,妇产科副主任,妇产科主治医师。擅长妇产科肿瘤,能熟练开展妇科和产科等手术。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雌激素和孕激素怎么补充
冷启刚
回答: 雌激素和孕激素可通过饮食调节、药物补充、中医调理、生活方式干预、激素替代疗法等方式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不足可能与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药物影响、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 1、饮食调节 适量食用豆制品、亚麻籽、坚果等食物有助于补充植物性雌激素。黄豆富含大豆异黄酮,可双向调节雌激素水平;亚麻籽中的木酚素具有弱雌激素活性;核桃等坚果含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激素合成。建议每日摄入豆类30-50克,避免过量引起胃肠不适。 2、药物补充 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等药物可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用于治疗自然或人工绝经引起的雌激素缺乏;黄体酮胶囊适用于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孕激素缺乏;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可同时补充两种激素。需严格遵循医嘱监测用药反应。 3、中医调理 当归、熟地黄、菟丝子等中药材可辅助调节激素水平。当归具有补血活血功效,能改善卵巢供血;熟地黄可滋阴补肾精,对围绝经期激素波动有调节作用;菟丝子能补肾阳益精,适用于肾虚型激素失衡。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 4、生活方式干预 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减轻压力有助于激素平衡。睡眠不足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进而影响雌激素合成;每周3-5次有氧运动可改善内分泌功能;长期压力会导致皮质醇升高干扰孕激素代谢。建议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 5、激素替代疗法 经皮雌激素贴剂、阴道用孕激素栓等局部给药方式可减少全身副作用。雌激素贴剂通过皮肤缓慢吸收,适用于需要长期补充的患者;阴道栓剂针对生殖系统局部症状更有效。需定期评估子宫内膜厚度和乳腺健康状况。 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需根据具体原因选择合适方式,建议先进行激素六项检查明确缺乏程度。日常可适当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其含有的吲哚-3-甲醇有助于雌激素代谢平衡。避免过度节食减肥,保持适度体脂率对维持激素水平至关重要。运动建议选择瑜伽、游泳等温和项目,剧烈运动可能加重激素紊乱。用药期间每3-6个月需复查肝肾功能及激素水平,及时调整方案。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