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

麻醉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麻醉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发展成为集临床麻醉、疼痛诊疗及教学与研究为一体的二级临床学科。拥有一支医德医风好、事业心强和医疗技术高的医疗、护理队伍。现有麻醉医师28人,护士48人,其中有正高职称1名,副高3名,主治医师13名;博士3人、硕士7人,在读硕士生15。科主任招伟贤教授,麻醉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麻醉、科研和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任广东省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血液保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和《临床麻醉学杂志》编委等职。

麻醉科包含大院本部和二沙、芳村、珠海分院三个分部,共有手术室29间。拥有Drager、Ohmeda等系列高中档麻醉机11台,其他多功能麻醉机15台,拥有HP、Maquett、Detax、Spacelab等品牌多功能生理及麻醉监护仪30余台。承担全院各专科手术及各类疑难和急危重症手术的麻醉任务,包括80岁以上高龄手术、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肝肾移植、肝胆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妇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眼耳鼻喉科及门诊无痛系列等手术,年麻醉量达11000多例。此外,还承担术后创伤疼痛、各类癌痛及其它急、慢性疼痛的诊疗,以及参加全院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麻醉科的宗旨是用最好的技术和最优化的流程为患者提供安全、无痛、舒适的服务。

麻醉科还承担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和七年制学生的《西医外科学》教学及麻醉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近年来科室锐意创新,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共获省部级、厅局级等立项课题9项。主要包括:中医药对心脏手术期间的氧代谢障碍防治与低灌注低氧组织的保护作用研究;围手术期免疫及炎性反应调控;围手术期脏器功能保护的研究等。此外开展了80岁以上高龄病人手术的麻醉安全性研究、减少异体输血的系列研究(包括术前自体血储备、等容血液稀释、创面出血回收洗涤再输等)、以及术后镇痛和晚期癌痛治疗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脑梗是怎么造成的
邵自强
回答: 脑梗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因素引起。脑梗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可能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意识模糊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溶栓、抗凝或手术治疗。 1、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可能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逐渐阻塞血管腔。这类患者常伴有头晕、短暂性肢体无力等先兆症状。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 2、心源性栓塞 房颤、心脏瓣膜病等疾病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脑动脉。此类脑梗起病急骤,多伴有心悸、胸闷等心脏症状。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严重者需行左心耳封堵术。 3、小动脉闭塞 长期吸烟或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微小动脉玻璃样变,管腔狭窄闭塞。常见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表现为单纯运动或感觉障碍。治疗以控制血压为主,可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物。 4、血液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妊娠或遗传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这类患者易反复发生血栓,需检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栓塞。 5、血管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可引发血管壁炎症性增厚。患者多伴有发热、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需通过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预防脑梗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房颤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抗凝。出现突发性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溶栓治疗黄金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康复期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