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外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肿瘤科自1989年创建,拥有肿瘤内科、肿瘤外科、 妇瘤科、放疗科、病理科四个科室,拥有100张病床,1992年被市科委与卫生局授予“重点专科”,2002年获湘潭市重点学科评审第一名,2008年经卫生局批准组建湘潭市肿瘤医院,现已成为湖南省地市级综合性医院中建科最早、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肿瘤治疗中心,能够为肿瘤患者制定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手术、化疗、放疗、介入等多种综合治疗手段。是湘潭市抗癌协会的牵头单位,并创建了为肿瘤患者提供健康咨询等多项服务的抗癌沙龙,获得了省市级科技成果12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10余篇,在省内乃至全国肿瘤学术界拥有较高的声誉。
  肿瘤外科是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各种良、恶性肿瘤及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综合性科室,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诊疗设备先进,治疗效果显著。与省内外多家医院常年保持密切合作与交流,定期开展学术研讨,联合攻关技术难题。通过多年临床研究及实践,在手术及综合治疗各种恶性肿瘤方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个体化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科室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技术领先的服务理念,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科室编制床位60张,拥有硕士研究生3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医师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4人,护士10人。全科在省级、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多项科研获省、市级奖励,其中《岛状斜方肌肌皮瓣在头颈肿瘤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和湘潭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带蒂肌体瓣在头颈肿瘤外科中的应用》获湘潭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吻合血管髂骨游离移植下颌骨大型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获湘潭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肠癌术中动脉灌注美蓝标记淋巴结的临床应用及改进》及《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康复技术的推广应用》获湘潭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级科研课题《经上胸前臂腔镜甲状腺治病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市级科研课题《超声刀在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疾病的研究》、《PICC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推广》目前已申报验收。有多项新技术荣获医院“四新”项目奖。
  科室是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多次获得医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评为湖南省芙蓉标兵岗、湘潭市青年文明号、湘潭市优秀护理服务团队。病区环境幽雅舒适,房间整洁、卫生、安静,配有卫生间、中央空调、传呼器等,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享受人性化服务,对每一位患者实施身心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采用以手术为主,结合术前、术后放、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为辅,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生存质量,还患者健康。
  头颈外科:以头颈肿瘤、头颈部畸形整复、腔镜甲状腺微创外科等技术见强。许多技术均填补了市内、省内乃至国内空白,手术成功率高达98%以上。已经开展的外科手术主要有:口腔癌(包括舌、颊、牙龈、软硬腭等部位癌肿)联合根治术;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整复;颜面部肿瘤切除及整容术;唾液腺肿瘤切除及其恶性肿瘤的联合根治术;鼻腔、咽、喉部肿瘤切除及其根治术;颈部肿瘤切除;唇、腭裂,斜颈等畸形整复;各类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腔镜甲状腺微创外科手术为省内唯一,国内领先;各类皮瓣、肌皮瓣、骨瓣等对头颈部缺损的移植整复术;各类血管瘤、淋巴管瘤的治疗。
  乳腺肿瘤:根据每个乳腺癌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率先在湘潭市开展保乳、保腋窝手术,特别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面(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及生物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5年、10年无病生存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腹部肿瘤:开展了胃癌、大肠癌标准根治手术和扩大根治手术,保留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对肝脏肿瘤开展半肝切除、肝三叶切除、肝的不规则切除及肝脏肿瘤的介入治疗,其治疗效果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同时在胆管肿瘤、胰腺肿瘤、肾脏肿瘤、膀胱肿瘤、睾丸肿瘤、腹膜后肿瘤及妇科肿瘤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处于市内领先,省内先进水平。
  胸科肿瘤:开展了食管癌根治术、肺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及各种纵膈肿瘤手术。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上厕所大便不成形属于什么原因
陈勇
回答: 上厕所大便不成形可能与饮食不当、肠道功能紊乱、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原因有关。大便不成形通常表现为粪便稀软、松散或呈糊状,可能伴随腹痛、腹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饮食不当 短时间内摄入过多生冷、辛辣或高脂肪食物可能导致大便不成形。过量食用西瓜、冰淇淋等生冷食物会刺激胃肠黏膜,加速肠道蠕动。频繁进食火锅、烧烤等辛辣油腻食物可能影响消化酶分泌,导致食物未充分消化即被排出。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后症状通常可缓解。 2、肠道功能紊乱 长期精神紧张或作息不规律可能引发肠道蠕动异常。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会通过脑肠轴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肠蠕动加快或分泌紊乱。昼夜颠倒、熬夜等行为可能干扰肠道生物钟。这种情况可尝试规律作息并配合益生菌调理,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 3、肠道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导致腹泻。进食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或诺如病毒感染都可能出现水样便,常伴随发热、恶心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便常规白细胞升高。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严重脱水时需补液治疗。 4、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肠病可能出现腹泻型排便异常。该病与内脏高敏感性相关,典型表现为腹痛后排便,粪便常带有黏液但无脓血。症状可能因压力、饮食诱发。诊断需排除器质性疾病,治疗可选用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等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 5、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导致慢性腹泻。这类疾病存在肠道黏膜损伤,常见黏液脓血便伴体重下降。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充血糜烂或铺路石样改变。确诊后需长期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醋酸泼尼松片等控制炎症,严重者需生物制剂治疗。 日常应注意记录排便情况与饮食关联,避免摄入已知过敏食物。适当补充含果胶的苹果、香蕉等食物有助于改善大便性状。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血便、消瘦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肠镜等检查。保持适度运动与情绪稳定对维持肠道健康有重要作用,必要时可寻求专业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陈勇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