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新生儿科监护室成立于1989年,于1992年独立分科,现位于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体楼18楼,现有床位50张,高素质新生儿专业人员14人,是拥有层流设备的现代化监护中心,现有15台进口高级呼吸机,多台高频呼吸机,各种高级多功能监护仪44套,功能齐全的暖箱12台以及全功能婴儿抢救床42张。目前装备有2套先进的“移动NICU”和移动通讯设备,并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转运队伍,可提供24小时的重症新生儿转运服务,为危重新生儿的成功转运和成功抢救创造了条件。

新生儿科自建立至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近5年来平均每年收治危重新生儿1000余例,病床使用率保持在100%以上。近5年来平均每年转运危重新生儿500人次左右,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迄今在转运途中尚未发生1例患儿死亡。转运范围已覆盖整个广东省,甚至辐射至广西、江西省的部分地区,救助医院的层次从最基层的乡镇医院至省市级大医院。对特殊病例可开展航空转运。

新生儿科,新生儿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促使我科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与危重儿的抢救成功率和成活率不断提高,并大大降低了其后遗症发生率。我科近5年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达95%,救治成功的最低出生体重儿为620克;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持续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疾病等危重新生儿的救治与管理已有一套具有特色的完整方案,并已逐步建立起随访制度;我院率先开展的一些危重新生儿抢救手术,如先天性心脏病与脑积水的早期手术治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新生儿科,近几年来,各项新技术的不断开展与创新,以及知识的不断更新使得我科能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目前,我科不但能够独立开展新生儿专科常规临床技术项目,包括心肺监护、血气分析、新生儿机械通气,双倍换血、全肠道外营养、经外周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床边X线摄片、床边超声诊断技术、新生儿外科治疗(心血管和普通外科)、脑积水的治疗等。在特色技术及重点技术方面,我们还开展新生儿及小婴儿纤维支气管镜、NO吸入治疗、高频呼吸机通气、新生儿疾病的影像诊断、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和肺功能检测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余细勇当选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委

8月14日至17日,国际心脏研究会2014中国学术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我院医学研究部余细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有来自国内外从事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专家学者、在学研究生和临床医生100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规模空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学科交叉,促进转化”,期望通过学术交流充分展示在心血管基础研究和转化方面的最新成果,并进一步推动心血管基础和临床研究间的融合和提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转达了他对转化医学研究的建议——病理生理学应该与临床紧密结合,以问题为研究导向,由临床实际提出科学问题,并努力应用到临床。 在本次会议上,我院余细勇主任、单志新研究员、邓春玉研究员、李晓红博士进行了大会口头学术报告,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我院在心血管基础与转化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经过近两年的前期准备,本次大会期间成立了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ISHR-CCTM)第一届委员会,我院余细勇教授当选为共同名誉主任委员,谭宁主任当选为常务委员,单志新和于汇民主任当选为委员。该委员会隶属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及其ISHR中国分会,其根本任务是:促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心血管基础医学研究,为我国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创新性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储备;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临床需求与产业转化的有机结合,以一体化的模式推进临床研究及时向产业转化,造福广大患者。 在本次会议的青年优秀论文竞选中,来自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地区的18位青年学者经过同行专家初筛脱颖而出、同台竞争,经过严格的海外专家为主的评审团评审,我院冯宇亮博士(导师余细勇)和邹笑硕士生(导师单志新)以出色的论文质量和英文答辩分别荣获了青年优秀论文一、三等奖,获得了评审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孟锦绣副研究员获得了优秀壁展(poster)论文奖。 文、图_医学研究部 单志新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