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医医院

妇科 (共2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妇科成立于1956年,第一代中医妇科名家卓雨农、王渭川等为本学科的筑建奠定了坚实基础。1978年成为国内首批中医妇科学硕士学位授位点,1986年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位点。第二代中医妇科名家刘敏如、杨家林在继承的基础上,立足临床,深入开展中医妇科理论与临床研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科室现有全国知名老中医药专家和一批中青年骨干,在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魏绍斌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形成了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成熟的学科研究平台、强大的教育团队、广阔的对外交流背景、中医特色突出的技术方案和疗效肯定的专病专药,在西部乃至全国中医妇科界有较大影响,起到辐射带头作用。学术水平居全国同行前列。1996年成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西部重点学科, 2004年成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7年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2008年妇科重点专病盆腔炎遴选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优势病种。
  全科现有临床、教学、科研人员48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2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4人,博士导师6人,硕士导师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1名、中国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世界中医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1人,四川省中医学会妇科专委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名誉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首届名中医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优秀中青年中医师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科室现有门诊诊断室7个,检查室2个(阴道镜、B超),治疗室3个,手术室1个,名老中医工作室1个,年门诊量达8~9万人次。住院部开放病床48张,住院人数1200~1400余人次,中医治疗率90%以上,病床使用率90%以上,区域外病人收治率25%,危重急症病人收治率20%以上。
  科室诊治病种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危重病症,包括盆腔疼痛病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妇科炎症性疾病、肿瘤,部分妊娠期和产褥期疾病等数十个病种,对盆腔炎、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子宫肌瘤、异位妊娠、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宫颈炎等疾病有治疗优势,形成了专方专药,研制了10中临床疗效肯定的院内制剂,或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如:直肠给药,药包热敷,温盒灸,中药熏蒸等。省内各地患者慕名就诊者逐年增多,科室年门诊诊治患者达6~7万多人次,住院病人1000余人次。科室具有较强的中西医技术力量,具有诊治各种妇科急危重症的技术力量和设施,现拥有国内较先进的妇科检查和治疗设备,如腹腔镜、B型超声诊断仪、阴道镜、多功能射频治疗仪、监护仪、妇科专用高频电波刀等,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开展了多种妇科手术治疗: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癌等常规手术,以及宫外孕、卵巢黄体破裂出血、葡萄胎、不全流产大出血等急诊手术;同时,门诊手术室开展了各种计划生育手术,包括B超引导下无痛人流术、清宫术、诊断性刮宫术,安环取环术,输卵管碘油造影术、通水术,宫颈LEEP手术,冷冻术等。手术前后配合中药治疗,对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促进手术后康复和减少术后复发或并发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患者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血检hcg多少是怀孕
冷启刚
回答: 血检HCG数值超过5IU/L可能提示怀孕,但需结合临床判断。HCG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简称,主要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其数值变化对妊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未孕女性血HCG水平通常低于5IU/L。受孕后受精卵着床时,滋养层细胞开始分泌HCG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着床后1-2天即可在血液中检测到HCG,此时数值可能在5-50IU/L之间。随着妊娠进展,HCG水平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在孕6-8周达到高峰,可达数万至数十万IU/L。不同孕周对应的HCG参考范围差异较大,孕4周约为5-426IU/L,孕5周为18-7340IU/L,孕6周可达1080-56500IU/L。除单胎妊娠外,多胎妊娠、葡萄胎等情况可能导致HCG异常升高。部分妊娠相关疾病如宫外孕时,HCG上升速度可能较慢。检测方法差异也会影响结果判读,不同实验室采用的检测试剂和仪器可能存在灵敏度差异。 血HCG检测需要结合末次月经时间、超声检查等综合评估。单纯依靠一次HCG数值无法确诊正常妊娠,需在48-72小时后复查观察翻倍情况。部分非妊娠状态如垂体疾病、某些肿瘤、更年期等也可能引起HCG轻度升高。某些药物如含有HCG成分的促排卵药物可能导致假阳性。检测时需避开晨尿高峰时段,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解读报告,避免自行判断。 备孕女性发现HCG升高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遵医嘱定期复查血HCG和超声,观察妊娠发育情况。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妊娠早期情绪波动可能影响激素水平。记录基础体温变化有助于辅助判断妊娠状态。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