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针灸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针灸科为广东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针灸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学科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正主任中医师3人、副主任中医师4人、主治中医师多名、康复治疗师3人。医师队伍中获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7人;有省优秀临床型人才培养对象2名,市优秀临床型人才培养对象3名,医院“师带徒”人才培养对象2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已培养了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针灸科由针灸病房、针灸康复门诊两大功能部门组成,专科医疗设备和特色中医专科设备配置齐全。病房有固定床位26张,实际开放床位40余张,针灸康复门诊有专科治疗诊室8间、治疗床50多张。科室配备了心电监护除颤仪、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空气波生物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激光、低中频脉冲电治疗仪、电针机、牵引床、腿浴治疗仪等大批针灸、康复、理疗器材。完善齐全的设备满足了临床业务的需要。
  针灸科中医特色鲜明、临床效果显著,擅长采用传统针法和特种针法(如电针、温针、火针、水针、皮内针、埋线、平衡针、耳针等)结合现代康复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痛证及各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特别对于脑血管病、高血压病、脑动脉动硬化、神经衰弱、震颤麻痹,各种骨关节病(颈椎病、腰椎骨质增生症、髌骨、跟骨骨刺等),各种风湿痹痛(肩周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等),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病、三叉神经痛,各种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弱智、中风、脑炎后遗症等)及肥胖症、亚健康等疾病的诊治均有系统方案及理想的疗效,获得病人及家属的好评。近年来科室开展的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刺血法治疗偏头痛;“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失语、血管性痴呆;埋线治疗慢性胃炎;针药合用治疗帕金森病均取得很好的疗效,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科技部门的立项研究,并在基础医院推广。
  针灸科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力量强,现在研的国家、省、市各级课题有10余项,在国家及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发表专著近10本,并获得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一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