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骨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三科是一个多专业的综合性科室.包括神经、精神、消化、泌尿(肾病)中毒,高级职称3人(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主管护师1 名,住院医师2名;初级职称护士11 人。神经、精神内科专业拥有日本光电生产的肌电神经诱发电位仪,脑神经促通治疗仪,惠诚心理综合测试系统一套。设有神经电生理检查室诊断室,心理咨询治疗室,神经康复治疗室,开展了肌电图、各种神经诱发电位的检查,对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电生理依据;开展了精神智力检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神经康复治疗,使神经精神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完善。

消化内科专业拥有电子胃镜及全结肠镜,设有消化内窥镜室,开展内窥镜直视下息肉摘除术、异物取出术、射频消融治疗术、消化道狭窄扩张术、晚期肿瘤局部治疗及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泌尿(肾病)内科拥有德国进口的血液透析机,设有血液净化中

骨科全体医护人员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始终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质量”为广大病人服务,努力把业务做精做强,追求骨科手术无禁区的最高境界。近年成功开展了骨盆骨折手术重建、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等高难度手术;率先在广元地区开展全髋、全膝、全肩关节置换术、小切口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等新技术,其中多项技术达省内先进水平。承担了广元市攻关课题2项,获省部级和市科技成果奖4项和国家专利2项,近年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专业特长:脊柱外科,骨关节外科,手外科,骨关节肿瘤、病损的诊断和治疗。

“健康所系,性命相依”,我们视“关爱生命、呵护健康”为己任,全体医护人员以崇高的医德医风、精湛的技术水平、先进的诊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效果竭诚为您的服务。

祝您早日康复!

科室咨询电话---骨科一病区:医办室0839-3295129 护士站0839-3295131 位于:医院外科大楼6楼

骨科二病区:医办室0939-3295240 护士站0839-3295331 位于:医院外科大楼7楼

骨科全体医护人员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始终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质量”为广大病人服务,努力把业务做精做强,追求骨科手术无禁区的最高境界。近年成功开展了骨盆骨折手术重建、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等高难度手术;率先在广元地区开展全髋、全膝、全肩关节置换术、小切口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等新技术,其中多项技术达省内先进水平。承担了广元市攻关课题2项,获省部级和市科技成果奖4项和国家专利2项,近年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专业特长:脊柱外科,骨关节外科,手外科,骨关节肿瘤、病损的诊断和治疗。

“健康所系,性命相依”,我们视“关爱生命、呵护健康”为己任,全体医护人员以崇高的医德医风、精湛的技术水平、先进的诊疗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效果竭诚为您的服务。

祝您早日康复!

科室咨询电话---骨科一病区:医办室0839-3295129 护士站0839-3295131 位于:医院外科大楼6楼

骨科二病区:医办室0939-3295240 护士站0839-3295331 位于:医院外科大楼7楼

联系电话:0839-3314265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么排湿气,吃什么效果好
马晓斌
回答: 排湿气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效果较好的食物有薏米、赤小豆、山药、冬瓜、茯苓等,也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丸、平胃散、二妙丸、五苓散等药物。 一、食物 1、薏米 薏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适合湿气重伴有水肿、腹泻的人群。可煮粥或煲汤食用,但脾虚无湿者慎用。 2、赤小豆 赤小豆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对湿热引起的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有效。常与薏米搭配煮水饮用,阴虚津亏者不宜过量。 3、山药 山药补脾养胃的同时兼具祛湿作用,适合脾虚湿盛导致的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可蒸食或炖汤,湿热实证者需配伍其他祛湿食材。 4、冬瓜 冬瓜皮和籽利尿效果显著,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小便短赤、口渴烦热。建议连皮煮汤,脾胃虚寒者应减少食用量。 5、茯苓 茯苓利水而不伤正气,对痰湿眩晕、心悸失眠有改善作用。多用于药膳配伍,肾虚滑精者需谨慎使用。 二、药物 1、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减退、体倦乏力,含有人参、白术等成分。需注意感冒发热期间禁用。 2、藿香正气丸 藿香正气丸针对暑湿感冒伴恶心呕吐、脘腹胀痛,含广藿香、紫苏等成分。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3、平胃散 平胃散主治湿阻中焦导致的胃脘胀满、嗳气吞酸,含苍术、厚朴等成分。阴虚内热者不宜长期服用。 4、二妙丸 二妙丸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足膝红肿、白带黄稠,含黄柏、苍术等成分。脾胃虚寒者需配伍温中药使用。 5、五苓散 五苓散改善水湿内停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含茯苓、泽泻等成分。肾阳衰微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日常需避免久居潮湿环境,减少生冷甜腻食物摄入,可配合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增强祛湿效果。若湿气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发热、关节疼痛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风湿免疫性疾病。药物使用前应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更须严格遵循医嘱。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