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输血科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输血科现有工作用房面积221平方米左右,房屋宽广明亮,分布合理,功能分区符合规范要求。科室现有职工13人,博士学历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4人,大学专科、本科学历7人,中专学历1人;正高1人,副高2人,中级3人,初级7人。负责全院临床医疗用血的供应,输血与检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科室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氛围浓厚,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科室分为输血免疫血液学室和输血检验实验室两个专业组。科主任黄远帅博士是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第十批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输血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输血协会医疗机构用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输血协会医疗机构用血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一、医疗工作

输血科已发展成为集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实验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现有血液辐照仪、进口全自动配血仪、进口专用储血冰箱、血小板保存箱、自动血浆解冻箱、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等设备仪器,设备总价值达500万元。

进入21世纪以来,输血科将工作重点逐渐从临床单一供血向临床诊断、治疗功能方面转变,积极开展输血新技术和新业务,改进交叉配血方法,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使临床患者输血反应大大减少,确保患者输血安全、合理、有效。积极协助配合临床新技术的开展,如肾移植、肝移植、骨髓移植等手术的特殊血液供应。目前输血科开展的实验项目有:血液辐照、白细胞过滤、血浆病毒灭活、卡式交叉配血技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产前产后诊断及治疗,优生优育检查,疑难交叉配血技术,稀有血型的鉴定,吸收放散试验;长期输血病人(如地中海贫血)的血液保护措施,择期手术病人的贮存式自身输血技术,输血前传染病学检查(HIV、HCV、HBsAg、TP)等检测项目30几项,

二、教学与科研工作

输血科承担泸州医学院检验医学输血专业本科以及专业外语教学任务,招收研究生7名,每年完成理论课教学共计160学时,实习教学300余工作日。编写输血实验指导书1本,参编《临床输血诊疗技术》专著一部。

2000-2009年,输血科完成科研课题两项:《淤胆时一氧化氮内皮素肝筛变化及其意义探讨》荣获2001年度省政府三等奖;《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脂代谢对冠心病的相关研究》荣获2000年四川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血小板保存血袋的研制及临床观察》,新产品的应用正在申报中(2008年与四川南格尔公司合作研究)。现有研究课题4项:《Rh异型输血的免疫血液学研究》(四川省教委课题);《一氧化氮对血液储存质量的影响研究》(四川省卫生厅课题);《外科择期手术病人贮存式自身输血的随机对照研究》(泸州市科技局课题);《急性白血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研究》(泸医附院课题),科室累计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分别刊登在《中国输血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重庆医学》、《现代预防医学》等中文核心期刊上。

科副主任:黄远帅(主持工作)  副研究员(副教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科室电话:0830-3165741

地  址:泸医附院住院部第一住院楼第一层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2岁宝宝反复发烧
葛伟
回答: 2岁宝宝反复发烧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尿路感染、中耳炎、川崎病等原因有关。反复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波动超过38摄氏度且持续3天以上,可能伴随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 1、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鼻咽部炎症是幼儿发热常见原因。患儿可能出现流涕、咳嗽症状,体温可升至39摄氏度。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药物。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辅助降温。 2、幼儿急疹 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导致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多发于6-18月龄婴幼儿。特征为持续3-5天高热后出现玫瑰色皮疹。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无须使用抗生素。家长需注意补充水分,避免穿着过多衣物影响散热。 3、尿路感染 婴幼儿尿道较短易发生细菌逆行感染,女童发病率较高。除发热外可能出现排尿哭闹、尿液浑浊。确诊需进行尿培养,治疗常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家长应勤换尿布,保持会阴清洁。 4、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未完善易致中耳积液继发感染,表现为夜间哭闹、抓耳动作。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治疗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哺乳时保持头部抬高体位有助于预防复发。 5、川崎病 病因未明的血管炎性疾病,持续发热超过5天伴草莓舌、手足硬肿等特征。需住院接受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延迟治疗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病变。家长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记录发热时间与体温变化,发热期间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保持每日饮水量达到500-800毫升,选择米汤、稀释果汁等易消化流食。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恢复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观察有无皮疹、抽搐等新发症状。若发热伴随意识模糊、呼吸急促或皮肤瘀斑需急诊处理。 葛伟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