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神经外科、胸心外科、小儿外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50年8月,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是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服务于川渝滇黔四省市结合区域近4000万群众。医院现有忠山、康健中心两个院区,忠山院区占地面积238亩,建筑总面积16.9万平方米,康健中心院区占地面积538亩,一期完成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两个院区获批编制床位4200张,设有临床、医技科室75个,2019年全年门急诊人次220余万,出院人次近14万,手术人次近9万,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教学医院。医院有职工44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000余人,博士、硕士1300余人,高级职称600余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人、后备人才6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天府名医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5人,担任省级医学会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50余人,引进外籍专家10人。医院拥有PET-CT、MicroPET-CT、3.0T磁共振、256层螺旋极速CT、直线加速器、DSA、SPECT、全飞秒激光近视治疗仪、3D腹腔镜等价值约15亿元的大中型现代化仪器设备。医院不断推进医疗技术国际化,推动亚专业蓬勃发展。1967年成功开展断肢再植术;1979年成功开展心内直视术;1980年成功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2004年成功开展四川省首例连体婴儿分离术;2005年成功开展四川省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2007年成功开展第二例心脏移植术,该患者是四川省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录保持者。近年来相继开展了各种微创外科手术、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人工耳蜗置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新技术。医院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和“中国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国家日间手术试点医院,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国家首批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员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川渝滇黔结合区域危急重症及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示范中心,甲状(旁)腺疾病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四星数字化医院。医院现有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儿科学、眼视光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9个本科专业;有院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480余人;临床医学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四川省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川省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康复治疗学、麻醉学专业为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8门省级精品开放(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1门省级”课程思政”课程、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门省级应用性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课程;全国首批“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全国首批住院医师规培基地(26个专业基地),首个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新生儿围产期医学专科培训基地。截至2018年,医院学子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中获得西南西北赛区特等奖一次、一等奖六次;全国二等奖三次、三等奖四次。2019年11月最新数据显示,临床医学学科位列ESI全球学科排名继续保持前1%,在《2018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我院结核病学、肾脏病学、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变态反应学、传染病学、神经外科学、眼科学、精神病学等8个学科上榜;在复旦版《2018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和《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和综合排行榜》中,我院在2018年西南区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上排名第16名,我院核医学科、传染感染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风湿科、精神医学科、麻醉科、肾脏科、神经外科、小儿内科、小儿外科、整形外科、烧伤科、变态反应科共13个科室上榜,其中核医学科连续5年荣登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西南区第二名。在香港艾力彼医院排名中,连续6年保持中国地级市西部医院竞争力第一名。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四川省妇科及乳腺疾病治疗中心、四川省神经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出生缺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骨科置入器械研发及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平台和25个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同时医院与澳门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联合成立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海德堡大学共同建设细胞与分子病理学联合实验室。脑血管病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近五年,在研科研项目1700余项;2019年发表SCI文章246篇;目前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24项,其中华夏医学奖4项,中华医学科技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5项(主研)。医院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赫尔大学、日本昭和医科大学以及金泽医科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波恩大学以及埃尔朗根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学术往来和友好合作关系。医院始终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己任,在公共事件、突发应急抢险中,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抗震救灾、煤矿瓦斯爆炸、抗击非典等处置中,展现出极强的应急救援及抢救能力和高救治成功率,持续满足社会对医疗的更高需求。展望未来,医院全体职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己任,为实现“一流学科、一流医院”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胃溃疡是如何形成的呢 三个原因促使胃溃疡形成
于淑霞
回答: 胃溃疡的形成通常与胃黏膜防御机制受损、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胃溃疡可能由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根除幽门螺杆菌等方式干预。 1、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胃黏膜屏障受损后,胃酸和胃蛋白酶可直接侵蚀胃壁组织,导致溃疡形成。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餐后腹胀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停用相关药物或更换为对胃肠刺激较小的剂型,如塞来昔布胶囊。 2、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细菌可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并破坏胃黏膜屏障。感染后常见上腹部灼烧感、反酸等症状。临床常用四联疗法根除,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等药物。确诊需通过碳13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 3、胃酸分泌过多 胃泌素瘤、长期精神紧张或高盐饮食可能刺激胃酸过度分泌,超出黏膜防御能力时易引发溃疡。典型表现为空腹时剑突下疼痛,进食后可缓解。治疗需使用抑酸药物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法莫替丁片,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咖啡因摄入。 胃溃疡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蒸蛋等,避免过冷过热或粗糙食物刺激溃疡面。戒烟限酒有助于黏膜修复,进餐时细嚼慢咽可减轻胃肠负担。若出现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需立即就医,定期胃镜复查可监测溃疡愈合情况。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 于淑霞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