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儿科 (共13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科成立于1953年,不分专业。1993年分为儿内科、新生儿科、儿保科和儿科急诊等4个病区,2000年后成立为小儿血液病、新生儿、小儿肾脏病、小儿心血管疾病、儿童保健、小儿神经疾病等6个专业组等六个专业组。2005年后全科下设儿科一组、儿科二组、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及急诊儿科等5个病区。目前开放床位120张,年门诊人次72000多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7000多人次。科室拥有心电监护仪20台、多台呼吸机、亚低温治疗仪、小儿注意力测试仪、微量输液泵、新生儿红外线复苏台、经皮给药治疗仪等仪器设备。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医师32名(包括在职医师27人以及返聘的5名资深教授)。在职医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6人,青年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45岁以下中青年医师19名,占73%。他们中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2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名,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全国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委员1人,还有6人在省、市儿科学会担任副主委、主委、委员等重要学术职务。新一代的中青年儿科医师正在成长为各个亚专业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并在全省或全国儿科界崭露头角。

本学科已经形成了儿童血液、新生儿疾病、儿童保健、心血管与风湿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个具有雄厚学术实力和专科特色的专业。主要专业特色包括:

1.儿童血液在病毒与骨髓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3年已2次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主研单位)。开展了小儿白血病的规范化、个体化和系统化等现代治疗;并在出血性疾病及贫血诊治等方面保持特色。

2.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炎症免疫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诊治、早产儿并发症的监测、治疗,呼吸衰竭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换血治疗及新生儿感染病原体的监测等方面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3.儿童保健专业开展定期体格生长监测、喂养指导、育儿咨询和智力筛查、心理发育评估、营养性疾病、儿童及青少年行为及精神障碍防治、微量元素测定等。

4.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和儿童结缔组织病的诊治,并在川崎病研究领域保持特色。

5.儿童神经专业包括神经系统感染,儿童癫痫、神经肌肉疾病等诊断治疗。

6.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泌尿系疾病的诊治。

7.各种儿童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及疑难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2岁宝宝反复发烧
葛伟
回答: 2岁宝宝反复发烧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尿路感染、中耳炎、川崎病等原因有关。反复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波动超过38摄氏度且持续3天以上,可能伴随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 1、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鼻咽部炎症是幼儿发热常见原因。患儿可能出现流涕、咳嗽症状,体温可升至39摄氏度。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药物。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辅助降温。 2、幼儿急疹 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导致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多发于6-18月龄婴幼儿。特征为持续3-5天高热后出现玫瑰色皮疹。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无须使用抗生素。家长需注意补充水分,避免穿着过多衣物影响散热。 3、尿路感染 婴幼儿尿道较短易发生细菌逆行感染,女童发病率较高。除发热外可能出现排尿哭闹、尿液浑浊。确诊需进行尿培养,治疗常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家长应勤换尿布,保持会阴清洁。 4、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未完善易致中耳积液继发感染,表现为夜间哭闹、抓耳动作。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治疗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哺乳时保持头部抬高体位有助于预防复发。 5、川崎病 病因未明的血管炎性疾病,持续发热超过5天伴草莓舌、手足硬肿等特征。需住院接受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延迟治疗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病变。家长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记录发热时间与体温变化,发热期间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保持每日饮水量达到500-800毫升,选择米汤、稀释果汁等易消化流食。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恢复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观察有无皮疹、抽搐等新发症状。若发热伴随意识模糊、呼吸急促或皮肤瘀斑需急诊处理。 葛伟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