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五官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朝气蓬勃的医疗队伍,现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护师(士)9人。
  科室编制床位30张,实际开放床位40张,年门诊量26000余人次,年均住院患者1300余人次,年均手术1000余台次。治疗范围涉及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与颌面外科四个三级学科,拥有耳鼻咽喉头颈专用手术显微镜、鼻窦内窥镜、耳内窥镜、支撑喉内窥镜、奥林巴斯纤维鼻咽喉镜、32导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美国等离子手术系统、耳鸣治疗仪、耳显微手术电钻、耳鼻咽喉科工作台、纯音测听仪、二氧化碳激光机、微波治疗仪、多功能监护仪及多套进口内窥镜成像系统及影像工作站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
  在全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科室近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余项,填补了医院及本地区多项空白,部分技术在省市处于领先地位。在本市率先开展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支撑喉内窥镜喉显微手术、耳显微手术和耳内窥镜手术,形成了以“鼻窦内窥镜、支撑喉内窥镜、耳内窥镜”为主的微创外科特色;同时在耳鼻咽喉-头颈肿瘤以及鼾症的外科治疗方面,率先开展了鼻侧切开术、面中部揭翻术、上颌骨部分切除术、上颌骨全切术、扁桃体癌扩大切除术、喉部分切除术、全喉切除术以及下咽癌切除术和颈淋巴清扫术、等离子手术治疗鼾症、悬雍垂腭咽成型术、颌骨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等高难度手术,技术实力位居市级医院前列。
  科室积极开展科研、教学工作,全科在省级及以上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2008年建立了市区内首家由耳鼻咽喉科主导的睡眠监测实验室。由3名医生和1名技术员组成,购进了32导多导睡眠呼吸(PSG)监测仪、CO2激光手术系统、低温等离子射频和无创通气系统,开展了PSG监测、激光辅助手术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现有监测仪器2台,能同时为2名患者进行监测。至今已对近100例患者进行了PSG监测,为100余人次患者进行了CPAP或BiPAP治疗,80余例患者进行了各种手术治疗。
  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面,我科对传统的腭咽成形术(UPPP)不断进行改良,从传统的UPPP手术,到重建悬雍垂的腭咽成形术,到保留悬雍垂的腭咽成形术,引进了保留悬雍垂的(H-UPP技术)。低频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对治疗单纯鼾症和轻度OSAHS 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具有微创、快速、无血、痛苦小等优点。我科在市内较早开展了该项技术,开展了软腭打孔术、扁桃体射频消融术、舌根射频消融术、下鼻甲射频消融术等,使广大患者受益。针对舌根肥厚等舌后区阻塞引起打鼾、呼吸暂停,即舌源性上气道阻塞。我科引进了针对舌源性OSAHS的一项新的微创外科技术,在省内最先开展此项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痛苦。这种手术创伤小,与UPPP同时进行,提高了治疗效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将秉承团结向上的拼搏精神、爱科如家的奉献精神、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和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创建和谐、健康、进取的特色科室,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老年人心力衰竭如何食疗
高云
回答: 老年人心力衰竭可通过低盐饮食、控制液体摄入、增加优质蛋白、补充钾镁元素、选择易消化食物等方式进行食疗。心力衰竭可能与心肌损伤、心脏负荷过重、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乏力等症状。 一、低盐饮食 限制钠盐摄入有助于减轻水钠潴留,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5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烹饪时可用香料替代部分盐分。长期高盐饮食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发作。 二、控制液体摄入 每日饮水量建议1000-1500毫升,包括汤粥等流质。监测体重变化,若短期内增加超过2公斤需警惕水肿加重。液体过量可能导致血容量增加,加重呼吸困难症状。 三、增加优质蛋白 选择鱼类、鸡胸肉、豆制品等易吸收的蛋白质,每日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1-1.2克计算。蛋白质缺乏可能引起肌肉萎缩,但过量会增加肾脏负担。清蒸、炖煮等烹调方式更利于消化吸收。 四、补充钾镁元素 多食用香蕉、菠菜、燕麦等富含钾镁的食物,有助于维持心肌正常功能。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更需注意补充,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高钾食物摄入。电解质紊乱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五、选择易消化食物 采用少食多餐模式,主食以软烂面条、米粥为主,搭配蒸煮蔬菜。避免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减少胃肠耗氧量。餐后抬高床头可缓解饱胀感,降低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概率。 心力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营养指标,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血糖。食物制备应保证卫生安全,避免生冷变质食品。根据心功能分级调整活动强度,餐后休息30分钟再活动。若出现食欲骤降或体重持续下降,应及时就医评估营养状况。日常可记录饮食与症状变化,复诊时供医生参考调整治疗方案。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