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中医院

内分泌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三科以“中医经典理论回归临床”为宗旨,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尤其是《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在治疗消渴病(2型糖尿病)、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心痹(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消渴坏疽(糖尿病足)等疾病中疗效显著。同时我科治疗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痛风)、膏浊病(肥胖和代谢综合症)、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痹(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疗效显著。科室成立了专门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定期为糖尿病患者举办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为患者量身订制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该专业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中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住院中医师4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名,现有开放床位33张,年门诊量3万人次,年住院人次2000人,中医治疗率达98%。

我科有雄厚的医疗、护理技术力量,有严格的医疗管理规章制度,具有严谨、负责的医疗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态度,有处理本专业疑难重症的能力。全体医务人员将以“精诚仁爱”的大医精神,以“救死扶伤、博施济众”为行医准则,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测血糖是什么时间测比较好
刘福强
回答: 测血糖的时间选择需根据监测目的决定,主要有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随机血糖等。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通常指禁食8-12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建议在早晨起床后未进食前进行检测。空腹血糖能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测量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保持正常作息。若空腹血糖值超过标准范围,可能提示糖代谢异常,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餐前血糖 餐前血糖指午餐或晚餐前的血糖测量,适用于评估药物疗效或饮食控制效果。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餐前血糖值可帮助调整胰岛素剂量。测量前30分钟应避免加餐或摄入含糖饮料,确保结果准确性。餐前血糖异常波动可能提示饮食结构不合理或药物剂量需要调整。 3、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能反映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及胰岛素分泌能力。该指标对早期糖尿病筛查尤为重要,可发现单纯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测量时应保持正常饮食量,避免刻意减少进食。餐后血糖持续偏高可能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4、睡前血糖 睡前血糖测量有助于预防夜间低血糖,特别适用于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患者。检测时间通常安排在就寝前30分钟,若数值偏低可适当加餐。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睡前血糖监测能有效控制母婴健康风险。夜间血糖波动较大时需考虑调整晚餐饮食或药物方案。 5、随机血糖 随机血糖指任意时间点的血糖检测,适用于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急性高血糖时的快速评估。当出现多饮、多尿、乏力等异常症状时,随机血糖超过标准值具有临床参考意义。但随机血糖易受饮食、运动等因素干扰,需结合其他时段血糖值综合判断。 血糖监测应选择质量可靠的血糖仪,定期校准设备并规范操作流程。采血前清洁手指,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消毒剂以免影响结果。不同时段血糖值应记录完整,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制定个性化的监测计划,配合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出现持续异常血糖值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刘福强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