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三院

耳鼻咽喉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研究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和颈部诸器官的临床二级学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在广州市级医院中处于前列。目前在职医师共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硕士3人,返聘专家2人。科室目前拥有德国Leica手术显微镜、瑞士产耳科手术电钻,美国和丹麦临床听力检测设备如:纯音听力计、声导抗仪、听觉诱发电位仪、耳声发射仪等,拥有德国Storze鼻内镜影像系统、日本Olympus电子鼻咽喉镜及纤维鼻咽喉镜,以及微波、红外线等治疗仪。目前我科每日除了有专家出诊外,还开设头颈肿瘤、鼾症、听力障碍、眩晕、鼻-鼻窦炎、小儿耳鼻咽喉科疾病等特色专科门诊。学科带头人为欧阳顺林,临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编委,《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编委。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业务介绍:
  1、耳科:新生儿听力筛选、听力诊断;眩晕、耳鸣、面瘫及各型的听力下降的诊治;各型中耳炎的手术治疗,如鼓膜置管、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人工镫骨手术等;外、中耳及侧颅底的肿瘤切除手术。
  2、鼻科:鼻-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泪囊鼻腔吻合术、视神经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等。
  3、咽喉科: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俗称打鼾)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治疗;各类吞咽障碍、声嘶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咽喉部各类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喉癌切除及功能重建术等。
  4、头颈科:头颈、颅底部各类肿物的诊断和治疗;内镜下的头颈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如支撑喉镜下的喉显微手术治疗、内镜下的涎腺、甲状腺微创手术治疗;头颈恶性肿瘤的同步放化疗,如鼻咽癌的同步放化疗。
  5、气管食管科学:食道及气管异物取出及喉气管狭窄的各种手术治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目前开展的特色手术:
  1、鼓室成形术、人工听骨手术:是治疗各型中耳炎目前最先进的手术,达到国内先进。
  2、鼻内镜微创手术:鼻内镜下各种鼻窦炎、鼻息肉及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的微创手术,达到国内先进。
  3、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目前治疗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常用的手术,达到国内先进。
  4、内镜下的颈部肿块微创手术治疗:较传统手术具有微创、美容等优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顺利通过产前诊断资质复审

8月26日上午,广东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老年与妇幼健康服务处处长李一鸣组织广东省产前诊断专家一行7人,对我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了资质复审检查,我院肖国宏副院长,妇研所陈敦金所长,孙筱放副所长,产前诊断中心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本次审核。 在复审中,陈敦金所长向专家组成员汇报了我院产前诊断中心近几年科室业务工作、科研立项成果等情况。产前诊断专家分为临床组、影像组、实验组及管理组分别对我院的产前诊断工作进行了现场审核。专家组对我院产前诊断中心的医疗环境、实验室场地、手术室布局、仪器设备、人员配置、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仔细核查了我院的产前诊断病历,并询问了各项筛查及诊断异常的追踪随访情况。经过详细的审核,各位专家高度评价了我院在产前诊断中心投入的大量人员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等优势,对实验室管理、产前诊断宣教,临床工作一些新项目的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进一步规范超声报告及加强产前诊断服务能力建设上提出了建议。李一鸣处长肯定我院在广州市产前诊断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宣布我院顺利通过产前诊断机构资质的复审核。 最后,肖国宏副院长医院感谢上级领导及专家组对我院产前诊断工作给予的肯定及提出的宝贵意见,并表示,此次我院产前诊断资质复审的顺利通过,对我院依法开展产前诊断服务工作,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提升产前诊断服务质量,降低胎儿出生缺陷率具有重要意义。 产前诊断技术是母婴保健专项技术项目之一。为规范产前诊断技术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产前诊断中心的监督管理,促使产前诊断中心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及《广东省卫生厅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省卫计委对已取得产前诊断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每三年一次进行审核校验。我院作为广东省首批通过行政审批获得产前诊断资质的机构之一,从2007年起已经开展产前诊断工作。 产前诊断科: 陈菲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目前最有效的祛斑方法是什么
聂小娟
回答: 目前最有效的祛斑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化学剥脱、微针治疗和日常防晒护理。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氢醌乳膏、维A酸乳膏、氨甲环酸片等外用或口服药物。氢醌乳膏能抑制黑色素生成,适用于黄褐斑和炎症后色素沉着。维A酸乳膏可促进表皮更新,改善日光性黑子。氨甲环酸片通过抑制纤溶系统减少黑色素合成,对黄褐斑效果显著。药物治疗需持续数月,可能出现皮肤刺激等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激光治疗 调Q激光、皮秒激光等能选择性破坏黑色素颗粒。调Q激光适用于太田痣、雀斑等真皮型色斑,需3-5次治疗。皮秒激光对顽固性黄褐斑更安全有效,恢复期较短。激光治疗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或反黑,需严格防晒。治疗间隔4-8周,术后需配合修复产品使用。 3、化学剥脱 果酸、水杨酸等化学剥脱可加速角质代谢。30%-70%果酸适用于表皮型色斑,能改善肤色不均。水杨酸更适合油性皮肤伴发的炎症后色沉。化学剥脱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可能引起刺痛或脱屑,治疗后需加强保湿修复。疗程通常为2-4周一次,连续3-6次。 4、微针治疗 滚轮微针或电动微针通过机械刺激促进胶原再生。微针深度0.5-1.5毫米可改善表皮型色斑,同时缩小毛孔。治疗时配合氨甲环酸、维生素C等美白成分导入效果更佳。微针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需使用医用修复面膜。每3-4周治疗一次,5-8次为完整疗程。 5、日常防晒护理 广谱防晒霜需每日使用,SPF30以上且含氧化锌或二氧化钛成分。硬防晒如遮阳帽、太阳镜能阻挡紫外线直接照射。搭配含维生素C、烟酰胺等成分的护肤品可抑制黑色素转移。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间长时间户外活动。防晒需全年坚持,是预防色斑复发的基础措施。 祛斑需根据色斑类型选择个体化方案,建议先到皮肤科确诊色斑性质。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控制糖分摄入减少糖化反应。联合多种方法效果更佳,但需注意治疗间隔时间。色斑改善后仍需持续防晒,防止色素沉着复发。如出现治疗不良反应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