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创建于50年代,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第三军医大学重点学科,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学科。目前肝胆外科分为微创外科中心、肝胆病区,展开床位60张,临床诊治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医疗数、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医疗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总部规定的标准。近年来科室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室科研水平和综合科技实力明显提高。为使肝胆外科科技工作及临床医疗水平更加持续稳定发展,结合医学发展方向,尤其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在器官移植以及微创外科方面的实际情况,拟着重选择在器官移植(肝移植)、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及腹部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方面,开展科研与临床工作,围绕这两个主线,并从与此有关的科研及临床这两方面进行更深地发展与规划,进一步提升肝胆外科的综合实力。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率先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近几年,学科业务建设发展迅猛,从学术梯队、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以及诊疗水平、科研实力和成果、教学等方面均有长足的进步。“九五”以来,共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7项,获省、部级课题5项,校管课题3项,院管课题3项,总经费150万元。

近年来,肝胆外科先后与德国MGB公司、日本PENTAX公司等联合成立了“腔镜外科中心”、“内镜治疗中心”及“新桥医院-德国MGB微创外科培训基地”,去年国家卫生部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不仅使大部分手术可在腔镜下完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术创伤、减轻了病人痛苦;而且先后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腔镜外科技术人才,并多次成功举办国内、国际腔镜外科技术研讨会,使重庆新桥医院腔镜外科技术处西部地区领先水平。

学科主攻(发展)方向和内容

临床方面:

结合肝胆外科的实际情况,肝胆外科发展确定为“发展微创外科、提高消化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水平、继续开展大器官移植、全面紧跟世界先进水平”。

一、微创外科

1、腔镜治疗方面,继续深化微创外科技术,保持肝胆外科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左右半结肠及横结肠切除术、直肠癌根冶术、甲状腺全切和次全切除术的优势,增加数例,争取制定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充血性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病人的微创治疗原则,继续开展腹腔镜肝叶切除术、胃癌根治术、乳腺肿块切除术。依托腹腔镜外科中心及微创外科培训基地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拟进一步扩大腹腔镜应用范围,计划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减容减肥术等,积累更多的腔镜治疗病种,根据中华医学会腔镜-内镜学组的要求和我国腹腔镜手术规范化发展的需要,已经成功申报“国家腹腔镜外科培训中心”,进一步扩大肝胆外科微创外科在全国的影响。

2、内镜治疗方面,进一步扩展内镜诊疗的疾病范围:主要包括急性重症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早期诊疗(如鼻胆管引流、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等),梗阻性黄疸的术前减黄治疗(鼻胆管引流、塑料支架胆管引流),胆管损伤的早期胆管引流,终末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减黄治疗(塑料或金属支架胆管引流术)。进一步扩张内镜诊疗的诊断手段:胆总管下端、胰头部、壶腹部周围肿瘤、炎症、结石的术中诊断和鉴别及处理极为困难,术前胆管镜检查、胆管内超声检查有助于术前确定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为术前制订手术方案提供充分的客观依据。

二、消化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

目前认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肝胆外科将把基础研究过渡到临床,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两家大学附属医院三个科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出符合循证医学原则、操作性强、具有创新性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方案;提出以介入治疗为主的科学、可靠的肝癌综合治疗临床评价指标及影像学疗效评价流程;制定出肝癌介入治疗的规范化指南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应用低温冷冻技术治疗腹腔,盆腔和其他部位的复发或转移性癌肿;应用低温冷冻技术, 动脉灌注, 生物导弹等技术治疗转移性肝癌;综合应用腹腔内灌洗, 热化疗, 内照射, 介入等方法提高对复发或转移性癌肿的治疗效果。力争使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五年生存率提高到50%以上。

三、大器官移植

大器官移植是重庆新桥医院的传统骨干项目。肝胆外科于1999年在军内率先开展了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终末期肾病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已经开展了5例,属军内领先水平;已开展肝脏移植手术,作为原发性肝癌及终期肝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在继续开展临床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开展胰肾联合移植和胰腺移植的工作,加强临床基础研究,争取在2年内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积极开展肝脏移植,积极稳妥的创造条件开展小肠移植。原发性肝癌是危及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严重疾患,目前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差,尤其是进展期肝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其肝移植后的肿瘤复发率较高,认为其不是肝移植的适应症。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开展了肝癌及肝内胆管癌的微转移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拟在成功开展胰腺移植的基础上再开展“进展期肝癌的原位肝移植”,在普遍认为的肝移植的“禁区”中,做出一些贡献。

科研方面: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危害极大。从病因学上看,我国的原发性肝癌53.9-85.0%均合并有肝炎后肝硬化,且早期发现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大部分中晚期肝癌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晚期多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预后较差。若能通过肝移植治疗进展期肝癌,并减少肝移植术后肝癌的复发,必将能提高进展期肝癌病人的长期存活率,产生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校院基金资助下先后开展了胰腺移植和肝移植的实验研究,证实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测和耐受诱导是关键点之一,拟在目前研究课题中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结果上进一步开展移植排斥反应的早期监测的研究和免疫耐受的诱导研究。

目前认为对进展期肝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即使肝移植后的肿瘤复发率仍较高,主要原因是肝移植前后无法检测到的微转移,故有学者认为其不是肝移植的适应症。我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开展了肝内胆管癌微转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将在肝癌相关基因研究的基础上,寻找一种肝癌微转移特异性抗体,及一套检测肝癌微转移的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并对消灭微转移灶的治疗方案进行研究,争取准确地检测出进展期肝癌肝移植手术前后的微转移情况,并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消灭较小的肿瘤微转移灶,真正达到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通过对进展期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做到:

(1)术前等待肝移植期间控制肿瘤的生长并消灭微转移灶。

(2)杀灭手术操作时逸出的肿瘤细胞。

(3)控制手术后的微转移灶,杀死敏感细胞。

肝胆外科已经成功筛选出2个新的肝癌相关基因片段,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个与人肝癌相关新基因的分子克隆及鉴定”的资助下获得了一条肝癌相关新基因,其后续研究“肝癌相关新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今年又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我们拟在此基础上,寻找和筛选出更多的肝癌相关新基因,力争对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有所突破,并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临床诊治水平:

肝胆外科门诊量年均约22000人次。住院病人数年均逾3500人次。患者除来自重庆地区外,还广泛来自四川、贵州、云南、新疆、陕西、甘肃、内蒙,甚至杭州、北京等地,诊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部分项目达国内领先。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世界肾脏病日:防治急性肾损伤从生活点滴做起

   3月14日是第八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防治急性肾损伤”。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举办的义诊活动中,该科赵景宏主任告诉记者,急性肾损伤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谨慎用药、避免滥用中药、定期检查、不盲目治疗、避开影响肾脏疾病的环境因素,就可能很大程度上预防急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居高不下据赵景宏主任介绍,肾脏是全身的代谢与排泄器官,一旦受损就可能影响到全身的各个器官,包括心脏出现心力衰竭,肺部出现肺水肿,全身电解质紊乱,体内的酸碱失衡等。该病属于急、危、重症肾脏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居高不下,该病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提高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据统计,我国每年近400万罹难该病,且数量还呈上升趋势。急性肾损伤容易合并全身多个器官衰竭,使全身的各个系统都出现问题,所以其死亡率也很高。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如果能及早发现病因,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一般病情是可以好转的。35岁男子自行买结核药服用致急性肾损伤家住重庆酉阳浪平的竺华,一个月前因为咳嗽吃了药没有好转,以为是以前的结核病犯了,就自行到药店买了抗结核的药吃,吃了三天就出现无尿症状,到新桥医院肾内科一检查,他是因为服用了抗结核的药利福平引起的急性肾脏损伤,最后只有靠透析维持生命。赵景宏主任介绍,临床经常见到因乱服用药物引发急性肾衰的病例,每年科室约收治20例,其中有长期服用止痛药的,有吃胃药的。他提醒市民,不要自行诊断病情就下药,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尤其是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内容,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好服药前咨询药剂师或请教医生。 早发现是急性肾损伤的治疗关键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尿量减少、水肿、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等。“急性肾损伤的早期大多出现尿量减少,颜面、双下肢浮肿,这是因为患者体液过多导致全身出现浮肿。”赵主任说。急性肾损伤早期症状隐匿,可被原发疾病所掩盖,即使尿量开始减少,也容易被忽视。因此早期诊断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是很重要的。那么普通的老百姓如何及早的发现自己的病情呢?赵景宏主任表示,及早发现病情,首先要检查自己的尿量有没有减少?若尿量减少就得查查自己出现尿量减少之前有什么不适的情况或者吃过什么药?比如说像恶心呕吐,进食进水减少,接下来出现浮肿等症状,这时就得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去做检查,及早治疗。所以要定期检查尿常规,若尿常规出现异常,就建议做肾功能与泌尿系统的B超检查。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样可以防止疾病进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