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结直肠疝专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2009年2月,在中心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为适应学科建设和业务发展,为患者提供更精湛、更专业的医疗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正式成立结直肠科。

结直肠科的前身是原腹科,腹科经过45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特别在科研上硕果累累,共获15项科研成果,其中省部级成果6项,厅局级成果5项,校级成果4项;共获55项科研基金。其中国家级基金8项,省部级基金21项,厅局级基金6项,校级7项,院级13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4篇,主编/主译学术专著10部,参编25部。

为了学科建设和业务发展,成立结直肠科,现人才梯队健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生8名,其中正高2名,副高2名,中级3名,住院医师1名。此外还有专科培训医师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4名。外科实验室助理研究员1名,技术员1名。护士13名,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名。

(二)医疗

我科以大肠肿瘤为重点,兼顾小肠肿瘤(包括十二指肠)、胃及肠间质瘤、腹膜后肿瘤等的诊治,尤其以大肠癌的诊治居全国领先水平。本科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治疗手段是以外科手术为主,强调综合治疗,包括术前放化疗、术中化疗、术后放化疗等。在大肠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减少术后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获国内外同行的肯定。

万德森教授是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本中心大肠癌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起草全国大肠癌诊治规范。结直肠科注重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大肠癌综合治疗、肠造口康复治疗及社区肿瘤防治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手术规范化治疗上,术中严格遵循无瘤操作,近年来相继新开展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良性或早期恶性直肠肿瘤经肛门微创切除术(TEM)等技术,大大提高了保留肛门的机会。依托中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化疗和放疗水平全国领先的肿瘤防治中心,每一例大肠癌患者均能依据分期、肿瘤生物学特性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包括辅助放化疗、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中药等,使许多患者既获得了根治的机会,又免去了因人造肛门带来的痛苦。在我科接受诊治的患者均能得到最合理、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其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总结建院以来大肠癌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66.3%,其中,结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70%,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66%,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仅为6%-8%。

在消化道肿瘤术后肝转移上,为了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肝转移及腹腔种植,科室自80年代起在全国率先开展以5-Fu为基础的术中肠腔化疗、门静脉灌注化疗、腹腔化疗、术后持续门静脉灌注化疗、5-Fu缓释剂植入等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大肠癌肝转移治疗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联合化疗、射频消融、放疗等措施,使大肠癌肝转移的五年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特别是对于不能切除的肝转移癌,先进行以草酸铂为主的新辅助化疗,待肝转移癌缩小后再争取手术切除,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结直肠癌肝转移很常见,已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2008年11月成立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肝转移学组推举潘志忠教授担任组长。该学组的成立必将极大地推动国内的大肠癌肝转移诊治规范化进程。

在肠造口康复治疗上,我科长期致力于开展人工肛治疗护理工作,开设肠造口护理专科门诊,为已出院的肠造口病人提供治疗、护理、营养以及预防保健知识,极大地提高了造口者的生活质量。

(三)教学

1.教学任务

我科承担多层次的教学任务,教学课程的数量和课时也逐年提升。包括医疗系本科生(五年制,七年制)、研究生、进修生、大专、专升本、继续教育(包括造口治疗师培训班、造口学校)的理论讲授,本科生临床见习带教,造口学校学员的实习。

2.研究生培养

我科一向重视研究生培养。现有博士导师2名,硕士导师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4名。

3. 教学成绩

(1)由我科万德森教授主编的临床肿瘤学教材——《临床肿瘤学》(第一、二版),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三版也已完成初稿,成为肿瘤临床医生的案头必备。

(2)万德森、周志伟、郑美春等主持的项目“中国造口师的培养模式的探讨” 获得2008年第六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四)科研

以中心实验室、实验研究部、病理科为基地,积极与校本部和越秀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合作,并于2003年在新大楼六楼实验研究部,与胸科联合建立外科实验室,配备外科实验室助理研究员1名,技师1名,为我科的实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科重视人才的培养,采取出国留学和人才交流等形式相结合培养临床、科研综合型人才。我科医生分别到美国Mayo Clinic医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M.D.Anderson癌症中心、法国巴黎Paul Brousse医院等进修学习。

我科现有包括“985”工程、“211”工程和“863”计划等在内的在研课题8项,其中厅局级3项,省部级2项,临床研究项目2项,单病种基金1项。

1999年,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我科万德森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同时举办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一届广东省大肠癌学术研讨会”。此后每年由该委员会及我科联合举办一次学术会议,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会议旨在为省内同道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最新最快地介绍国内外大肠癌研究成果,推广大肠癌规范化诊治。会议代表来自省内各地,每次与会者达200多人,成为我省大肠癌专业的重要学术会议。

1998年至今,每年主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国造口治疗师培训班”,为我国培养了造口护理专科人才近1000人,弥补目前我国造口治疗师严重不足的状况,为我国造口康复治疗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2月,创办中国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中山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至今已成功举办了7届国际造口治疗师课程,为我国培养了89名国际认证的造口治疗师,占全国造口治疗师总数的75%以上。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两名来自台湾。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羊水突然减少的原因
冷启刚
回答: 羊水突然减少可能与胎盘功能异常、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脱水等因素有关。羊水减少通常表现为宫高腹围增长缓慢、胎动减少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1、胎盘功能异常 胎盘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进而引起羊水生成减少。这种情况通常伴随胎儿生长受限,超声检查可见胎盘钙化或血流异常。治疗需根据孕周选择期待治疗或终止妊娠,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胎盘循环,或静脉输注氨基酸注射液营养支持。 2、胎儿泌尿系统异常 胎儿肾脏发育不全或尿路梗阻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这是羊水的主要来源。超声可能发现胎儿双肾缺如、多囊肾等畸形,常合并其他系统异常。确诊后需评估胎儿存活可能性,严重者需考虑终止妊娠,部分病例可尝试宫内干预如膀胱羊膜腔分流术。 3、胎膜早破 未足月胎膜早破会引起羊水持续外漏,导致羊水量急剧下降。孕妇可自觉阴道流液,pH试纸检测呈碱性,超声显示羊水指数降低。处理包括预防感染使用头孢呋辛酯片,促胎肺成熟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并根据孕周决定保胎或引产。 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子痫前期等疾病会引起胎盘灌注不足,导致羊水过少。孕妇可能出现血压升高、蛋白尿,胎儿多伴有生长受限。治疗需口服拉贝洛尔片控制血压,严重者静脉滴注硫酸镁注射液预防抽搐,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 5、孕妇脱水 孕妇长时间未饮水或严重呕吐会导致血容量不足,暂时性减少羊水生成。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超声显示羊水轻度减少。通过口服补液盐散纠正脱水后,羊水量通常能恢复正常,严重脱水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孕妇发现胎动异常或疑似羊水减少时,应立即就医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日常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定期产检监测血压、尿蛋白及胎儿发育情况,妊娠晚期建议每周进行胎心监测。若确诊病理性羊水减少,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必要时住院观察。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