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西医结合科内设中西医结合科和康复医学科,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性科室和长寿区重点临床专科。2010年,以中西医结合科为主体,医院争创“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获得成功。
科室专业设备齐全,拥有全自动颈腰椎电脑牵引床、脑功能(障碍)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电子运动治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远红外线按摩治疗床、超短波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等治疗设备。
中西医结合科设有住院病床20张,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7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主管护师4名,长寿区名中医2名,硕士研究生4名。指导专家周颦,系重庆市中医院知名专家;夏新蜀,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康复科知名专家。
中西医结合科主要利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并行的诊疗方法诊治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中医内科、外科(软伤等)及中医妇科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中医疑难杂症等。尤其是对中医风湿类疾病、中医肛肠病、中医妇科病、中医老年病、中医肝病等的诊治具有显著特色和明显优势,疗效显著。
康复医学科现有病床20张。拥有素质较好的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副主任以上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治疗师3人。
康复医学科常年开展多种疾病的现代与传统康复治疗。能够满足各种慢性病患者,伤残患者及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需求。尤其对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呃逆、面肌痉挛、重症肌无力、坐骨神经痛、颈腰椎间盘突出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神经损伤、肢体关节功能障碍等的治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医院中药房拥有免煎中药、原生药、浓缩药等多种剂型,配置有煎药机,病人无需熬药即可得到安全、有效、价廉的中药治疗。
门诊常年有长寿名中医和资深专家坐诊,可预约挂号。
科室电话:(023)40409212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传递知识  共享书香

2014年8月5日下午,我院原放射科主任,长寿政协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届委员,农工党长寿区组织创建人——谢百川先生医学书籍捐赠仪式在我院二会议室举行。区委宣传部、统战部、农工民主党长寿区委、区卫生局领导出席,院务委员、农工区医院支部代表、放射科人员、职能科室代表参加了捐赠仪式。 仪式上,谢百川先生向我院捐赠31本医学书籍、124杂志,其中包括他参与编著的《x线解剖图谱正常·变异》、《活体形态学》。这些书籍杂志有较强的参考和实用价值,非常适合各类医学院校师生和影像学专业人员学习。他表示,这次捐赠不仅使他珍爱的书籍找到了好的归宿,也实现了他为医疗卫生事业尽点心意的夙愿。受赠人放射科主任王果兵讲到,一定珍惜谢老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他热爱事业、孜孜不倦、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的学者风范,将他高尚的行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继续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院党委书记、院长乔正荣对谢老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丰厚的文化素养深表敬意,感谢他在院工作期间对医院的蓬勃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并要求放射科妥善保管好谢老捐赠的图书,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区人大副主任、农工党长寿区委主委李彬旭和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樊广义纷纷称赞谢百川先生对医学事业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希望广大医务人员将这种精神传承和发扬,继续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我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空腹血糖高,达到了6.9
刘福强
回答: 空腹血糖达到6.9毫摩尔每升属于空腹血糖受损,可能提示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口渴、多尿、乏力等症状。建议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等方式改善,必要时需就医评估。 1、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空腹血糖升高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长期高糖高脂饮食、腹部脂肪堆积有关。患者可能出现餐后困倦、皮肤褶皱处色素沉着等症状。改善措施包括减少精制碳水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辅助调节血糖。 2、遗传因素 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更易出现空腹血糖异常。这类人群需定期监测血糖,注意避免高糖饮食诱发血糖波动。建议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检查,早期发现糖耐量异常时可遵医嘱使用格列美脲片、西格列汀片等药物干预。 3、不良饮食习惯 夜间进食过量或晚餐摄入高升糖指数食物可能导致晨起空腹血糖偏高。典型表现包括晨起口干、食欲亢进。建议晚餐控制主食量,增加绿叶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避免睡前加餐。必要时可短期使用那格列奈片等餐时血糖调节剂。 4、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不动会降低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这类人群常伴有体重增加、体能下降。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配合阻抗训练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运动干预无效时需考虑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等胰岛素增敏剂。 5、肥胖 内脏脂肪过多会分泌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典型体征包括腰围增大、颈部黑棘皮症。建议通过低热量饮食减轻体重,当体重下降5%-10%后多数人血糖可改善。严重肥胖者可考虑使用利拉鲁肽注射液等GLP-1受体激动剂。 建议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记录饮食和运动情况。主食选择糙米、燕麦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每餐搭配足量非淀粉类蔬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连续静坐超过1小时。若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空腹血糖仍超过6.1毫摩尔每升,应到内分泌科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功能检查。 刘福强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