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病理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病理科创建至今已有46年,随医院发展而不断发展,成为现今集医教研为一体的新型特色科室。病理作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在如今三甲医院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病理科现有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主管技师1名,技士1名,其中病理学硕士2名。科室面积200平方米,实验室设施完善,拥有德国进口的徕卡切片机和冰冻切片机、漂片机、包埋机、奥林巴斯医学显微镜等。科室管理与病理报告已全面实施数字化科学化,具备图文报告系统与液基细胞学系统。常规开展组织切片与诊断、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技术与诊断(用于鉴别诊断、帮助治疗与判定预后、临床疾病研究)、HPV-L1蛋白检测、一般细胞学诊断、体表包块穿刺技术与细胞学诊断、浆膜腔积液离心沉渣切片检查;妇科、浆膜腔积液、体液等液基细胞学检查;手术中冰冻切片,用于快速诊断及帮助外科确定手术范围;接收了区内其他单位的病理切片的会诊;每年承接了区内各单位的宫颈癌普查工作。科室开展的免疫组化、特染等新技术,达到市内先进水平。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家庭氧疗的注意事项
何洁
回答: 家庭氧疗需注意氧流量调节、设备清洁、用氧安全、症状监测及定期复诊等事项。正确操作有助于改善缺氧症状,避免不良反应。 1、氧流量调节 根据医生建议设定氧流量,通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低流量吸氧,控制在1-2升/分钟。未经医嘱禁止擅自调整流量,过高浓度可能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或氧中毒。使用制氧机时需定期校准流量计,鼻导管吸氧需确保管路通畅无折叠。 2、设备清洁 湿化瓶每日更换灭菌注射用水,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鼻导管或面罩每2-3天更换一次,避免细菌滋生。制氧机过滤网每月清洗,防止灰尘堵塞影响供氧效率。所有接触皮肤的部件使用后需用酒精棉片擦拭。 3、用氧安全 氧疗时远离明火至少5米,禁止吸烟或使用酒精炉等易燃物。固定氧气瓶避免倾倒,存放于阴凉通风处。电子设备如制氧机需配备稳压器,避免电压波动引发故障。家中建议安装烟雾报警器和灭火设备。 4、症状监测 记录每日血氧饱和度变化,使用指夹式血氧仪监测时需保持手指温暖。如出现头痛、嗜睡等氧中毒症状,或呼吸频率加快等二氧化碳潴留表现,应立即调整氧流量并就医。合并心力衰竭者需同步监测体重和下肢水肿情况。 5、定期复诊 每1-2个月复查动脉血气分析,评估氧疗效果。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需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携带氧疗记录本就诊,详细记载每日吸氧时长、流量及症状变化,为医生提供调整依据。 家庭氧疗期间应保持室内湿度40%-60%,干燥季节可使用加湿器预防呼吸道刺激。适当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如缩唇呼吸,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耗氧增加。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限制产气食品摄入。若出现设备报警、管路漏气或突发呼吸困难,需立即联系医疗人员处理。长期氧疗者建议建立家庭医疗档案,包含急救联系方式和用药清单。 何洁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