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风湿免疫疾病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研究所是国内创建最早的风湿免疫学科之一,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2005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学科,2011年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1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目前,全科有80余人的临床及科研队伍,包括教授、副教授19人,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10人,护士(师)24人,副研究员/助研和实验员13人,在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30人。该科的各位教授在国内外的任职包括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前任主委、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风湿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等。在学术性期刊的兼职包括《Clinical Rheumatology》和《Int J Rheumatic Diseases》副主编,《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总编,《医学参考报(风湿免疫专刊)》主编,《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Rheumatology》、《Current Opinion Rheumatology》、《Ann Rheum Dis》、《Clin Exp Rheumatology》、《中华内科杂志》及《中华医学杂志》等杂志的编委。《Lupus》及《J Rheumatology》等十几种中英文杂志审稿人。获得的学术及荣誉称号包括973首席科学家、CMB杰出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吴杨奖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教师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人才、优秀青年学者等。

该团队在国内外的学术任职包括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常委、委员、中青委副主委等学术职务。19人具备高级职称。12人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及副博导资格。17人有在海外留学经历。20人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英文论著。18人作为项目负责人各自主持至少一项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5人为国家级重点及重大项目牵头人。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疗科技奖、高校科技进步奖及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0余项。

已在《Immunity》、《Ann Rheum Dis》、《Arthritis Rheum》及《Autoimmunity》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 主编、主译或参编了《类风湿关节炎》、《凯利风湿病学》、《Sjogren’s Syndrome》等30多部风湿病学专著及全国统编教材。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在国内外首先研究并开展了抗瓜氨酸化人乳头瘤病毒多肽抗体、抗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多肽抗体、抗膜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M3受体蛋白及多肽抗体、抗α-胞衬蛋白及多肽抗体等20多项新的特异性免疫诊断技术。同时,开展了T细胞疫苗治疗红斑狼疮等10余项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宝宝扁桃体发炎是被传染的吗
李延忠
回答: 宝宝扁桃体发炎可能是被传染的,也可能是自身免疫力下降导致的。扁桃体发炎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有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腺病毒等,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若家庭或幼儿园存在感染者,宝宝可能因密切接触被传染;但过度疲劳、受凉等非传染因素也可能诱发炎症。 当宝宝接触感染者后,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共用物品传播。例如家庭成员患链球菌性咽炎时,未及时隔离可能增加传染风险。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儿童密切接触更易造成交叉感染。被传染后通常表现为突发高热、咽痛加剧、扁桃体充血肿胀,部分伴有白色脓性分泌物。 非传染性因素中,冷空气刺激、长期哭闹导致咽喉干燥、挑食引起的维生素缺乏等,均可能削弱局部免疫力。这种情况下,原本存在于口腔的致病菌过度繁殖即可引发炎症,表现为低热、吞咽不适但无明确接触史。早产儿或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宝宝更易出现此类情况。 建议家长注意观察宝宝症状特点及接触史。若存在群体发病或明确接触感染者,需警惕传染性病因,及时就医进行咽拭子检测。日常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教会宝宝正确洗手方法。患病期间可准备温凉的流质食物,如米汤、果蔬泥,减少吞咽疼痛感。 李延忠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