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血液内科创建于1964年,1980年被确立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97年成立西安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1997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三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是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血液学临床研究基地,医教研成绩斐然,其综合实力居国内先进、西北领先地位。先后获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奖4项,西安市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各类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和Medline收录30余篇。
  血液内科目前为陕西省医疗优势学科、省血液病诊疗质控中心、卫生部造血干细胞移植定点单位、非血缘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省临床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省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省全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世界血友病联盟西北血友病治疗中心、陕西省血友病诊疗中心和陕西省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中心。
  血液内科在职医护技工作人员52人,床位67张,包括层流室病床8张,实验室6个,拥有实验仪器40多台,可开展多项实验检测。科室已建立起一支具有医、教、研综合能力的临床、科研和教学梯队,科室现有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18位医生中博士后1人,博士7人,硕士4人,其中在读博士3人,在读硕士2人。在医院领导及科主任的领导下,全科同志发扬优势,团结进取,把握国际国内前沿动态,不断实践和探索,开拓创新,深入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学科综合实力和诊疗水平,为争创省重点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而努力奋斗。
  血液内科标志性医疗技术: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至今已完成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80余例;
  (二)血细胞单采和血浆置换的广泛开展,成为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白细胞增多症、高原始细胞危象、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的有利保障。至今已完成400余例;
  (三)多发性骨髓瘤的综合治疗,集化疗、中西医结合、骨髓瘤瘤苗药物和生物治疗为一体的骨髓瘤治疗新模式,获省科技进步奖一项,为西北骨髓瘤治疗中心;
  (四)白血病的诱导分化和凋亡治疗,结合诱导分化剂(氧化砷和硫化砷)及化疗为一体的诱导分化治疗,并进行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发表SCI2篇,Medline6篇,获省科技进步奖一项;
  (五)对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形成了一套综合治疗模式;
  (六)开创了非激素疗法治疗各类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七)出血及凝血性疾病的综合诊疗,为陕西省血友病诊疗中心和陕西省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中心。
  血液内科特色如下: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
  1、移植起步最早:自1991年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骨髓移植以来,在全国来说,也属前列。已先后进行了80余例,涉及的移植病种除急、慢性白血病外,还包括了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
  2、移植类型最多:自体和异体、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混合、脐血、非清髓、非血缘异基因、血缘异基因;除半相合移植外,目前国际上开展的移植种类我院均已经开展。
  3、移植部分类型仍处于领先地位:脐血移植在西北地区首例获取成功,仍处于领先地位。在西北地区首先开展间充质干细胞及N细胞联合移植,处于领先地位。
  4、移植效果较好:长期生存率70%以上,部分患者已长期生存15年。
  5、移植技术培训开展充分:科室重视;国内外培训;已经形成了一只富有经验移植团队。技术掌握程度: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均能开展。
  6、移植近期发展迅速:近5年来,移植的例数相当于前12年的总和。
  7、移植相关科研内容丰富:开展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及NK细胞进行移植后免疫耐受及GVHD的实验动物研究及临床研究。
  (二)造血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我科开展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离技术不但用于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大剂量化疗后的输注,也向全院提供了一个干细胞治疗的平台。科室联合心内科应用干细胞治疗扩张性心肌病,联合周围血管科应用自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建立西北地区干细胞单采及输注治疗平台奠定基础。
  (三)血液细胞治疗平台建设及临床应用
  1、西北规模最大:从1990年购买了美国百特公司的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2006年又新购买了CUBE血细胞分离机,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拥有两台血细胞分离机的血液科。
  2、西北地区最早应用,从1990年开始应用,为西北地区最早开展。
  3、发展迅速:已进行了400余例次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和各种白细胞单采、红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和血浆置换。
  4、形成西北地区标志性技术:移植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平台的建设获2008院院内新医疗新技术立项,获2009年院内新医疗新技术评奖二等奖(未设一等奖)。
  (四)陕西省血友病诊疗中心:是我院血液内科受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托,于2009年7月23日正式成立。我院血液内科主任张梅教授任该中心主任,中心成员除了多位血液科专家和一位专职护士外,并有我院骨科专家、儿科专家、妇产科专家、理疗科专家,口腔科专家加盟组成综合治疗团队,为血友病患者进行日常诊断和综合治疗、并提供咨询服务和简单可行的家庭护理指导、系统的血友病患者健康教育及延伸服务、各种患者教育资料,提高血友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五)陕西省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中心:是在国家对血友病的日益重视的前提下,由省卫生厅委托我院血液内科成立。血液科主任张梅教授任中心主任,中心全面负责我省血友病患者病例信息登记、汇总,并上报国家血友病信息管理中心,对凝血因子类制品的供需信息进行管理,近一步规范血友病患者的治疗,协助制定诊疗标准,并对全省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为国家组织相关药品生产、制定政策提供基础信息和数据。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学术会议暨第四届陕西省内镜洗消与内镜新技术进展论坛顺利召开

8月22日至24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我院承办,陕西省消化内镜学分会协办的第六届全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学术会议暨第四届陕西省内镜洗消与内镜新技术进展论坛在古城西安吉源国际酒店隆重召开并圆满结束。 大会由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我院消化内科主任和水祥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医学部党工委书记、我院党委书记耿剑平研究员代表医院致欢迎词,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西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郭学刚教授,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学组组长、黑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任旭教授,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消化内镜学会培训中心主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分别代表学会、学组发表致辞,祝贺本次大会顺利召开,指出会议主旨和意义。 此次会议分洗消专场和内镜诊疗新技术进展报告与现场演示两个专题。会议期间,大会主席李兆申教授,大会副主席姜泊、令狐恩强、杨爱明教授,大会执行主席任旭、郭学刚、和水祥教授及来自日本的傅光?教授等近百名国内、外一流的消化内镜及其相关领域的特邀专家,通过专题演讲、操作演示、现场互动、病例讨论等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国内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和内镜下诊疗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自国内十八个省市、550多名由医师、护士、技师等组成的从事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消化内镜中心管理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这一盛会。 此次论坛同时举行了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学组工作年会,并与大会代表就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关键环节、人员管理与防护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内镜操作现场直播部分,专家们就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断新技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技术、超声内镜(EUS)及相关技术、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胃壁全层切开术(EFR)等进行了现场操作、演示与讲解。与会学者与内镜操作专家进行了积极互动,对内镜治疗适应症的选择、术式、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内镜下操作技巧、操作要领及术后并发症与长期效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个个精湛的内镜操作演示与专家的精彩点评让与会者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此论坛充分展示了我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及内镜诊疗新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为广大内镜操作人员和内镜洗消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体验的学术平台,使大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推动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消化内镜事业的不断前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也充分展示了我院消化内科历史传承、学科发展的优势和最新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水平,鞭策我们学科建设与精良医疗技术更上一层楼。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女生内衣一般上穿多久就要更换?
冷启刚
回答: 女生内衣一般建议每3-6个月更换一次‌。这是因为内衣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摩擦和洗涤的影响,导致弹性下降、支撑和塑形效果减弱,甚至可能残留细菌和污渍,长时间穿着可能会对皮肤健康造成影响‌。 更换内衣的必要性 1、材质老化‌:内衣的材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化,弹性下降,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变形的内衣可能会对乳房造成压迫和束缚,影响乳房的健康‌。 细菌滋生‌:内衣作为贴身衣物,容易滋生病原菌。长时间不更换,病原菌会在内衣上大量繁殖,增加感染的风险‌。 2、身体变化‌:女性的乳房会随着年龄、体重变化、生育等因素而发生变化。长时间穿着同一款内衣,可能会因为尺码不合适而对乳房造成不必要的压迫。 不同内衣的更换频率 1、日常文胸 6-8个月:每周穿2-3次,建议半年一换;若每天穿同一件,3个月需检查是否变形。 材质影响:蕾丝、丝质寿命较短(易勾丝),纯棉、莫代尔更耐穿。 2、运动内衣 3-6个月:高强度运动(如跑步、跳绳)频繁摩擦,弹性损耗更快。 3、哺乳内衣 孕期/哺乳期结束后:激素变化导致胸部尺寸波动,需根据阶段调整。 如果发现内衣已不符合上述标准,即使未到时间也建议及时更换。合适的内衣应贴合身体、无压迫感,且能稳定支撑胸部轮廓。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