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仙林鼓楼医院

神经内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

科室现设置床位20张,装备有丹迪肌电图检查仪,可以完成神经肌肉、以及,视、听、躯体及皮层诱发电位、皮肤交感反应等多项神经电生理检查。备有日本光电多导脑电图检查仪及多导睡眠检查仪。备有日本光电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可以完成床旁、术中脑血流及栓子检查、监测。目前科室可以收治神经系统相关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患者,以及可以急诊完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动静脉溶栓、取栓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血管造影检查,脑动脉瘤栓塞、颈脑动脉支架的植入等。

神经科发展规划

1 建立脑血管病救治组

脑血管疾病是当今最常见、最受关注疾病。我们科现有介入治疗副主任医师1(具有硕士学位)人,医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的大型医疗设备,包括DSA机、核磁共振、螺旋CT。我们将动员科室所有医师参与脑血管病救治工作,拟联合急诊科、放射科等建立急性脑血管病救治“绿色通道”。开展脑梗死超早期的选择性动脉溶栓、取栓治疗,并开展颅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治疗方法。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设成本地区的特色专病科室。

2 建立癫痫、偏头痛神经变性疾病治疗组

科室现有癫痫和偏头痛主治医师各1(具有专业硕士学位)人, 科内配备有国际顶尖的视频脑电图和多导睡眠检测仪,结合已有的院内设备,开展相关医疗和科研工作。一名具有学士学位的临床医师实际操作仪器,相关技术已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在癫痫治疗方面拟联合神经外科开展工作,对疑难、复杂、抗药的患者推荐实施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在帕金森病,对于有经济条件的患者推荐神经外科电极植入治疗。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等神经变性患者增多,逐步增加专病门诊。

3 建立免疫炎性疾病治疗组

继续招聘引进人才,拟建立神经科实验室,开展对神经系统免疫炎性疾病的诊治和科研工作,尤其是对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慢性周围神经病等带病生育的治疗和研究工作。完善对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炎等诊断和治疗工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开颅手术后出现抽搐怎么办
申杰
回答: 开颅手术后出现抽搐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刺激、遵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开颅手术后抽搐可能与脑水肿、术后感染、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痉挛、癫痫发作等因素有关。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颅手术后出现抽搐时需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防止误吸或窒息。可松开衣领和腰带,确保呼吸通畅。抽搐发作时不要强行按压肢体,避免造成骨折或肌肉拉伤。若患者意识不清,应暂时禁食禁水,待医生评估后再决定后续处理。 2、避免刺激 抽搐发作时应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避免摇晃或大声呼叫患者,防止加重神经兴奋性。术后病房需保持适宜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4-26摄氏度,湿度维持在50%-60%。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刺激。 3、抗癫痫药物 对于术后癫痫发作,医生可能开具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卡马西平片等抗癫痫药物。这些药物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或抑制异常放电控制发作。使用前需评估肝肾功能,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突然停药,以免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4、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抽搐需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脑水肿引起的抽搐可能伴随颅内压升高,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缺氧导致的抽搐常伴有血氧下降。护理人员需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发作形式和伴随症状,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5、及时就医 若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反复发作或伴随高热、意识障碍,需立即联系医疗团队。医生可能进行头颅CT复查排除颅内出血,或调整脱水剂用量控制脑水肿。对于感染引起的抽搐,需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严重脑血管痉挛可能需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 开颅手术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诱发抽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瘦肉,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复查脑电图。家属需学习急救措施,发现异常及时联系主治不可擅自处理。遵医嘱逐步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重建。 申杰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

热门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