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八医院

中医肝病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医肝病科住院楼四层,拥有四十张床位。创立于八十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技术力量雄厚的肝病重点专科。行政主任由马羽萍主任医师担任。现有医护人员二十一人,其中主任医师三名,副主任医师二名,陕西省名老中医及研究生导师一名,陕西省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一名,研究生一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一名,担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肝胆病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名,担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肝胆病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一名,担任西安市第八医院肝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一名。承担西安市科学技术局科研课题四项,其中一项获得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得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同时获得科技成果奖,一项获西安市科技进步四等奖、市卫生局成果二等奖;一项正在研究过程中。二十多年来共撰写科技论文100余篇,分别发表于国家、省级杂志上,并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学术研讨会议。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变合并内毒素血症40例”科技论文,被评为西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中医肝病科主治各种肝病,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淤胆型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中毒型肝炎、酒精性肝炎及脂肪肝等等。中医肝病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长期临床实践中,开创了西医辨病与中医辩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分阶段病证相结合治疗模式及中药与西药取长补短的联合应用模式。在抗病毒转阴、抗肝纤维化、消除顽固性黄疸、腹水及严重肝脏疾病合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就的探索,形成 “西医不弱,中医有特色” 的优势,可为患者提供多种规范化有效治疗手段,已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深受广大患者的信任。历年来床位使用率一直居于全院首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召开2014年申报局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会议

我院于2014年7月25日在行政楼五楼召开“2014年申报西安市卫生局科技计划项目”的讨论评审会议,并对我院ICU新引进的技术做了汇报。会议由医教科科长李力主持,由学术委员会成员担任评委。   我院2014年拟申报的西安市卫生局科技计划项目共有四项:分别为刘改的《中性粒细胞CD64在感染性疾病中诊断价值的研究》、李飞宇的《陕西地区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病原学分析》、杨海敏的《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TNF- a IL-1的变化与肝脏炎症反应关系》、宋红波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情的相关性及干预措施的研究》。四名申报人分别对各自课题做了详细解读,并请各学术委员进行讨论评审,最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再结合院外两位专家教授意见,共同选出三项科技项目申报卫生局。最后张艳副院长对照申请书的规范及要求,针对这四篇科技项目的不足进行逐一批改标注,提出宝贵意见,希望各位申报者进一步修改完善,能够以高质量的申请书完满中标,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科研水平。   其次,ICU主任康立就我院拟引进的新技术项目《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重型肝炎》、《树脂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进行了详细解读,这两项新技术对于缓解用血紧张、减轻病人费用都能起到明显的作用,而且治疗效果显著,是两项值得鼓励推荐的项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服用二甲双胍腹泻怎么回事
刘福强
回答: 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腹泻可能与药物胃肠道反应、饮食不当、肠道菌群紊乱、乳糖不耐受或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其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1、药物胃肠道反应 二甲双胍可能直接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发腹泻。这种反应多出现在用药初期,表现为轻度腹泻,可能伴随腹胀、食欲减退。可通过调整用药时间或剂量缓解,如随餐服用或遵医嘱改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若症状持续,需就医评估是否需更换降糖方案。 2、饮食不当 高脂、高糖或辛辣饮食可能加重二甲双胍对肠道的刺激。过量摄入含山梨醇的无糖食品也可能诱发渗透性腹泻。建议选择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过渡,如米粥、馒头等,避免生冷及乳制品。分次少量进食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 3、肠道菌群紊乱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改变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条件致病菌过度增殖。患者可能出现水样便伴肠鸣音亢进。可遵医嘱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同时增加发酵食品摄入如无糖酸奶。 4、乳糖不耐受 部分患者因二甲双胍影响乳糖酶活性,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表现为饮奶后腹痛、腹泻加重。需暂时避免鲜奶及含乳糖食品,可选择低乳糖奶粉或钙强化豆奶替代。症状缓解后可逐步小剂量试探性恢复乳制品摄入。 5、合并其他疾病 若腹泻伴随发热、黏液血便,需排查感染性肠炎或炎症性肠病。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腹痛与排便习惯改变。需完善便常规、肠镜等检查,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或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 建议患者记录腹泻次数、性状及诱因,避免自行调整药量。初期可尝试小剂量起始、缓慢增量法减轻反应。若每日水样便超过3次或持续1周未缓解,需及时复诊。注意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合并严重呕吐或意识模糊时需急诊处理。 刘福强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