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八医院

医院环境 Hospital about us

西安市第八医院,始建于1933年,隶属于西安市卫计委,是当时主政陕西的杨虎城将军针对1932年夏季陕西霍乱大流行设立的专科医院。2005年经陕西省卫生厅批准为陕西省传染病院,2010年被评为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2013被西安交通大学批准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第八医院,2017年经西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增名西安市肝病医院。医院占地面积7.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650张,开放床位559张,在岗职工61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28人,高级技术职称84人。医院主要诊疗科目为传染科,共设置26个医疗、医技科室,国家级研究室1个,国家级中药临床研究基地,市级研究所1个、研究室2个,是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西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示范单位、白求恩精神奖、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陕西省绿色医院、西安市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西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医院是中华医学会西安市分会感染症学会主委单位,承担着省、市两级传染病专业医学继续教育任务;是陕西省艾滋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艾滋病定点收治医院,承担着全省艾滋病收治、全球基金陕西艾滋病项目及西安市免费抗病毒、职业暴露、母婴阻断药物发放等重要任务;是集中收治全市病残吸毒人员和被羁押人员的传染病治疗中心;是省、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收治传染病患者的主要医疗机构,在抗击“非典”、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各类全球性传染病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建院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建设规模、医疗设施和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诊疗事业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省及西北地区预防、控制和治疗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力量。医院充分发挥专科和区位优势,收治病种涵盖了39种法定传染病,诊断符合率和治愈好转率分别达到99.5%和95%以上,居全省同行业领先水平,重肝抢救成功率达78.60%,居国内领先水平。医院肝病科和出血热专科是市科技局确定的市级优势专科,具有较强的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承担着多项国家、部级和省市级研究项目,在各型肝炎和肾综合征出血热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近几年来,医院始终围绕学科建设谋发展,大力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先后开设了综合内科、消化介入科、外科、手术麻醉科、妇产科、口腔科、皮肤性病科等科室,成功开展了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胃镜下套扎、硬化治疗和肝脏肿瘤介入手术治疗,突破了肝硬化、肝癌等病人传统的药物治疗模式。通过战略转型,医院的发展模式正在由专科向以感染、传染病为重点学科的综合发展,“大专科、小综合”发展模式已初显成效。近两年来,医院积极承担了病残吸毒人员传染病患者的救治任务,先后与西安市公安局监管支队、陕西省戒毒局眉县强制隔离戒毒所联合筹建了西安市监管支队传染病治疗中心及陕西省眉县特管病区,集中收治病残吸毒人员和被羁押人员的传染病患者,形成了独特的戒毒传染病患者诊疗模式,为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建设现代化医院及公共卫生救治体系的新征途上,医院将秉承“肝胆相照、传播医爱、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勤奋严谨、务实创新”的院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建设西部地区国家级传染病医学诊疗中心而努力奋斗。

【详情】

西安市第八医院

西安市第八医院

西安市第八医院

西安市第八医院

西安市第八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召开2014年申报局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会议

我院于2014年7月25日在行政楼五楼召开“2014年申报西安市卫生局科技计划项目”的讨论评审会议,并对我院ICU新引进的技术做了汇报。会议由医教科科长李力主持,由学术委员会成员担任评委。   我院2014年拟申报的西安市卫生局科技计划项目共有四项:分别为刘改的《中性粒细胞CD64在感染性疾病中诊断价值的研究》、李飞宇的《陕西地区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病原学分析》、杨海敏的《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TNF- a IL-1的变化与肝脏炎症反应关系》、宋红波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情的相关性及干预措施的研究》。四名申报人分别对各自课题做了详细解读,并请各学术委员进行讨论评审,最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再结合院外两位专家教授意见,共同选出三项科技项目申报卫生局。最后张艳副院长对照申请书的规范及要求,针对这四篇科技项目的不足进行逐一批改标注,提出宝贵意见,希望各位申报者进一步修改完善,能够以高质量的申请书完满中标,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科研水平。   其次,ICU主任康立就我院拟引进的新技术项目《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重型肝炎》、《树脂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进行了详细解读,这两项新技术对于缓解用血紧张、减轻病人费用都能起到明显的作用,而且治疗效果显著,是两项值得鼓励推荐的项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服用二甲双胍腹泻怎么回事
刘福强
回答: 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腹泻可能与药物胃肠道反应、饮食不当、肠道菌群紊乱、乳糖不耐受或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其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1、药物胃肠道反应 二甲双胍可能直接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发腹泻。这种反应多出现在用药初期,表现为轻度腹泻,可能伴随腹胀、食欲减退。可通过调整用药时间或剂量缓解,如随餐服用或遵医嘱改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若症状持续,需就医评估是否需更换降糖方案。 2、饮食不当 高脂、高糖或辛辣饮食可能加重二甲双胍对肠道的刺激。过量摄入含山梨醇的无糖食品也可能诱发渗透性腹泻。建议选择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过渡,如米粥、馒头等,避免生冷及乳制品。分次少量进食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 3、肠道菌群紊乱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改变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条件致病菌过度增殖。患者可能出现水样便伴肠鸣音亢进。可遵医嘱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同时增加发酵食品摄入如无糖酸奶。 4、乳糖不耐受 部分患者因二甲双胍影响乳糖酶活性,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表现为饮奶后腹痛、腹泻加重。需暂时避免鲜奶及含乳糖食品,可选择低乳糖奶粉或钙强化豆奶替代。症状缓解后可逐步小剂量试探性恢复乳制品摄入。 5、合并其他疾病 若腹泻伴随发热、黏液血便,需排查感染性肠炎或炎症性肠病。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腹痛与排便习惯改变。需完善便常规、肠镜等检查,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或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 建议患者记录腹泻次数、性状及诱因,避免自行调整药量。初期可尝试小剂量起始、缓慢增量法减轻反应。若每日水样便超过3次或持续1周未缓解,需及时复诊。注意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合并严重呕吐或意识模糊时需急诊处理。 刘福强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