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

放射科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影像科是西安地区最早开展影像学检查的医院,率先引进并开展CT及磁共振检查工作。影像中心由DR拍片室、 CT室、MR室及DSA介入室四个部门组成,检查设备全部数字化、网络化,品牌和性能已经达到了三级医院先进水平。高新设备的检查范围广,图像清晰,使我院的影像诊疗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科室开展的项目有: 一、常规放射:能进行全身各系统的X线平片及造影检查‘影像清晰准确,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率。特别适用于胃肠道造影、肾盂、输卵管造影及四周血管造影。 二、CT 我院引进的美国GE多排螺旋CT在扫描速度、图像清晰度、降低辐射剂量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其扫描最薄层可达0.625mm,为目前世界上能达到的最薄层厚,从而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开展 全身各部位常规CT扫描、三维重建、CT冠状动脉成像、CT灌注成像、各部位的CT血管成像(CTA)、支气管及结肠内窥镜成像等; 三、MRI: 我院的GE1.5T磁共振机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成像、无骨伪影、任意方位断层成像、无损伤安全检查等众多优点,适合于全身实质性器官的检查,特别在头颅、脊柱、脊髓及骨骼、软组织的疾病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开展全身各部位常规MR扫描、动态增强扫描、三维重建、MR血管成像、脑功能成像、水成像、波谱分析、MR弥散及灌注加权成像等;四、介入诊疗:全身各部位的血管造影、四肢血管支架置放术、消化道内支架植入术、经皮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PLDD)、CT引导下经皮肺及肝等穿刺活检术、肺癌、肝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子宫肌瘤等的介入治疗。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医学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职称科室不断发展壮大,在职职工3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8名,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0人。

诊疗设备及范围 影像中心所有设备 PACS联网,并拥有美国 CODODICS及KODAK干式激光胶片打印机,可以方便、及时的打印出非常清晰的数字化胶片及图文报告。以下是影像中心现有及新添置设备的简介:

1、美国GE Signa HDe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神经系统及软组织、骨关节病变、以及胸腹盆部早期肿瘤的检查提供了一个快捷方便的平台。

2、美国GE BrightSpeed 16排螺旋 CT 机:它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清晰,后处理功能强大等特点,除全身各部位常规检查外,还能够在 CT 引导下介入诊断与治疗功能。

3、北京万东CGO--2100型平板大型 C形血管造影机:可进行周围血管各种造影和治疗,心血管内科的各种造影治疗,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妇产科,肿瘤科,疼痛科的各种造影与治疗。

4、北京万东新东方-1000型(DR)数字化拍片机两台。我院是西安地区最早采用完全数字化拍片的医院,使X检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领域。

5、日本数字化造影机,解决临床科室所要求各种造影检查。目前,我科室开展胃肠道各部位气钡双重造影,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妇产科的特殊造影,以及开展对邻近地区团检胸透检查。

服务理念高质量、低收费、全天候、坚持 “质量第一、价格优惠、服务优质”的原则。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召开首批规培生座谈会

2014年8月27日下午,我院召开首批规培生座谈会,全院57名规培生到会并发言,会议由医务科主任李晓锋主持,医务科、科教科、质控科、人事科、总务科、财务科和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宋润珍书记、高碧奇院长、王志华副院长均到会并发言。 57名规培生发言积极踊跃,所提出的38条建议和意见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从医院管理、规范化培训方案、临床科室的带教能力和学习氛围、福利待遇等方面,每个人言辞中肯,对医院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对存在的问题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学们的发言对医院领导和参会的职能部门触动很大。 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情况、宋润珍书记首先肯定了同学们积极参与医院发展的积极性,并语重心长的告诫学生,医院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虽然我们医院和大医院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希望同学们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向带教老师汲取专业知识以及临床经验,让自己每天有所学,每天有所获,在专业上有追求、有展示、有提高,实现自我的快速成长。 高院长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医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尽快落实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我院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增加教学设施,建立临床带教老师评定和考核制度,提高临床带教水平,加强临床技能培训,落实临床科室业务学习,创建学习型医院,同时他也希望同学们对医院目前的现状要理解,医院目前处在快速发展期,多方面条件不尽人意,但是随着我院新住院大楼的启用,病源的增加,高精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会不断改善,医院会尽最大努力给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