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

心脑血管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医院内二科(心脑血管科)环境优雅、舒适,设有床位42张,ICU病床2张,其中套间病房2间,标准间11间,内设有中心供氧、护理呼叫系统、沙发、闭路电视、空调、卫生间、储物柜等基础设施。

科室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合理的人才梯队,有医务人员2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医学硕士4人。护师(士)14人。长期外聘专家教授坐诊、每周两次教学查房,参与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科室有一支优秀的护理团队,率先在全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科室配有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工作站、经颅多普勒、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电生理刺激仪、输液泵、血糖仪、胰岛素泵、微量输液泵等仪器。

科室不断更新知识、开创新业务,能安装临时、永久心脏起搏器,能熟练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炎、围生期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顽固性心衰、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脉管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等老年疾病。

科室热忱为广大患者提供及时、合理的专业诊治以及优质的医疗护理。

科室联系电话:33755965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学院领导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

8月28日上午,学院党委书记刘洪顺、院长洛松德青、副书记扎西次仁、副院长许学德、扎西卓玛、池万兴、高学等学院领导率领学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来到我院检查安全工作。我院赵锋仓院长、胡永禄副书记、汪正亮副院长、郑建文副院长、司平超院长助理及医院办公室负责人陪同检查。 刘洪顺书记、洛松德青院长一行认真的检查了医院门诊大厅及住院部病区,详细了解了医院安全维稳工作措施的落实、消防及医疗设施的安全运行及医疗保障和医疗安全情况。检查过程中赵锋仓院长就医院的安全现状向学院领导做了简要的汇报,检查结束后在医院医技楼前洛松德青院长根据检查情况对医院提出了加强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和后勤管理;做好医院十三五期间改扩建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目前新安装CT、核磁共振的安装调试工作和部分病区改建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完善医疗应急机制,更好地为全院师生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等三点要求。并对本次检查中发现医院后围墙存在有人翻墙进入学院等安全隐患现场提出了解决办法。 附属医院将以本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医院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医疗安全管理,加强医疗服务意识,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紧紧围绕学院本学期的中心工作,更好地为全院师生员工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拔罐的原理是什么
王志学
回答: 拔罐的原理是通过负压吸附作用刺激皮肤和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与代谢。拔罐疗法主要有机械刺激效应、温热效应、溶血效应、经络调节效应、免疫调节效应等作用机制。 一、机械刺激效应 负压吸附使局部组织充血,毛细血管扩张,促进炎性物质吸收。罐体对皮肤的牵拉可刺激皮下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调节相应器官功能。这种物理刺激能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软组织粘连。 二、温热效应 火罐产生的持续温热作用可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后血流量增加。热效应能降低痛觉神经敏感性,加速代谢废物清除,对风寒湿邪引起的疼痛有缓解作用。传统中医认为温热可驱散体内寒湿之气。 三、溶血效应 负压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后,少量溶血产物刺激造血系统功能。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现代研究显示该效应能调节炎症因子水平。 四、经络调节效应 根据中医理论,罐体吸附特定穴位可疏通经络气血。背部膀胱经拔罐能调节五脏六腑功能,腹部拔罐可改善消化系统。这种刺激通过经络-脏腑关联产生远端治疗作用。 五、免疫调节效应 局部机械刺激可激活皮肤朗格汉斯细胞,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反复拔罐能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吞噬细胞活性。这种调节对过敏性疾病和慢性炎症有一定改善作用。 拔罐后需保持施术部位温暖干燥,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操作时应避开皮肤破损处,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单次拔罐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出现水泡需及时消毒处理。体质虚弱者可采用走罐等轻柔手法,治疗后适当饮用温开水促进代谢。 王志学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