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中心医院

骨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骨科临床为主,兼有教学、科研、保健任务,是医院重点建设学科。定编床位36张,医护人员20名,专业人员结构合理,现有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主管护师3名。拥有先进的数字化C型臂X光机,手术显微镜,CPM功能练习器等先进设备。科主任张成泉,主任医师,郧阳医学院兼职教授,著名骨外科专家。西安医学院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骨科临床20余年。在脊柱外科、关节矫形、创伤骨科、骨病等方面经验丰富。多项新技术、新手术填补我市骨科领域空白,系陕西省第五届骨科学会委员,陕西第一届脊柱外科学会委员。护士长马秀琴,护理专业本科毕业,主管护师,业务娴熟,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服务意识强。两位主治医师好学上进,爱岗敬业,技术过硬,分别在上海、西安西京医院进修提高,是科室骨干力量。
  骨科秉承老一辈骨科专家的优良传统。坚持科技领先,病人至上,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80年代就开展了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关节置换、断肢再植、骨延长等手术;90年代至今紧紧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率先开展了:颈椎损伤、退变的手术治疗、椎弓根镙钉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胸腰段脊贿损伤椎管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旋骼深血管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臼、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多段粉碎骨折或骨不连;开展腰椎间盘突出髓骨核摘除术1000多例,同步进行椎间盘镜上髓核摘除术(MED)等共10余项新技术、新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巩固了我院骨外科在全市的领先地位。
  骨科先后有五项临床科研获省市科技项目进步奖。几十篇论文在国家、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举办、协办全国、省市专业学术会议3次,促进了我市骨科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多次参加市内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经常指导、帮助基层医院开展工作。为县、乡镇卫生院、厂矿职工医院培养骨科医生数百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近日,市中心医院全体中层和党员集体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讲述了1961年的中国,全国上下大搞浮夸风、吃大锅饭,却不幸遭逢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还要勒紧裤腰带向苏联还债。大病初愈的周总理亲自到革命老区武安县伯延村调研,在将近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基层,调研实情,最终发现了大锅饭存在的问题,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了人民公社,为老百姓解决了最迫切的问题,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在周总理调研伊始,以村主任郭凤林为首的群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编造了善意的慌言。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一个个感人的场景,充分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那样一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中央领导挂念着人民群众,群众用自己的方式不给党添“麻烦”,这份党和群众的真情是何等珍贵。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们深有感悟,总理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那段艰苦的岁月也已逝入历史的长河,但我党的光荣传统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看过之后,我们心胸外科党员纷纷表示,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踏实工作,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落实到工作中,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想为病人所想,急为病人所急,把病人当亲人,努力工作,提升医疗护理质量,为医院的评审评价工作做贡献。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