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院

针灸推拿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针灸推拿科始建于1953年,至今已有59年的历史,目前是甘肃省规模最大的针灸推拿科。本科室由我省著名针灸推拿名家张涛清创建,经过金安德、杜福天、马坤范、解秀莲等一代代医师的艰苦创业,悉心钻研,经过近60年的风雨历程,几代针灸人的努力传承,科室已经形成了独特、完整的针灸推拿方法及理念,在学术带头人张洪涛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科室一科焕发出勃勃生机,日益发展壮大,承担了医院及省卫生厅下达的医、教、研等各项任务,2012被省卫生厅确定为甘肃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科室在继承、创新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突出中医特色,形成了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配合其他方法如拔罐(游走罐、坐罐、闪罐)、刮痧、耳压、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小针刀、火针、梅花针、温针等特色操作技术,开展了艾箱灸、花斑灸、铺灸,配合理疗、功能训练、康复指导等一整套治疗方案,尤其对面瘫、偏瘫、截瘫、脑瘫、脑血管病、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耳鸣耳聋、眼周及眼底疾病、失眠、癫痫、痛经、肥胖等症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形成了面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科室的优势病种,并积极开展冬病夏治,用药物穴位贴敷方法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体虚易感冒人群等特色治疗,疗效显著。在应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在临床上还应用了科室老前辈金安德独创的矩阵针灸,同时不断学习、引进新技术,把醒脑开窍法、密集针法、腹针、腕踝针等应用于临床,深受患者欢迎。积极努力拓展针灸治疗范围,开展了针灸治疗菌痢、子宫肌瘤、前列腺炎、脑血管病、针灸配合导频治疗仪治疗股骨头坏死所致疼痛诸证、火针刺络放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穴位埋线治疗高血压、耳尖放血治疗痤疮、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技术。

为了提高科室综合中医诊疗水平,科室配备了大量的理疗仪器, 拥有JYZ-Ⅱ颈腰椎治疗多功能牵引床 1台、YZ-3颈椎牵引机4台、980-Ⅱ型电脑中频仪 1台、HY-D03中频治疗仪3台、YS7004C型脑功能(障碍)治疗仪1台、导入治疗仪2台、阿是超声波治疗仪1台、微波治疗仪1台、温热电针治疗仪2台、干涉波治疗仪1台、中药熏蒸机2台。

在医院及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针灸推拿一科目前开设住院床位49张,门诊治疗床40张,2013年门诊量约6.5万人次,2013年住院病人1565人次。年带教来自甘肃中医学院、甘肃省中医学校、张掖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实习生约150人,各地县进修医师50名。完成省部级科研7项,著作十余本,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始终以精湛的医术和热情的态度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李盛华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8月23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中德骨科医院承办的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新技术培训班暨第二届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在西安举行,省中医院院长、骨伤科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李盛华等参加会议,李盛华同志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次大会首先进行了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第二届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名誉主任委员、秘书、及青年副主任委员。李盛华教授在骨科微创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被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填补了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史上国家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空白。 主任委员李盛华教授对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前三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任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赵继荣、张德宏、邓强、王想福、史文宇、温剑涛等被聘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谢兴文、周明旺被聘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秘书。 本次会议还以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新技术为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大会组委会邀请了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孟和、王和鸣、董福慧、张兴平、谭远超教授等,围绕目前国内中西医结合在微创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国内同道关注的焦点问题做了相关报道,其中李盛华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生命力与发展前景”的学术演讲得到参会专家及骨科同仁的高度评价。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不稳定性心痛是什么原因
高云
回答: 不稳定性心痛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情绪应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动脉瓣狭窄等原因引起。不稳定性心痛通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方式干预。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不稳定性心痛的常见病因,与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胸痛加剧、休息后缓解等症状。临床常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稳定斑块、改善血流。日常需低脂饮食并控制血压。 2、心肌缺血 心肌供氧与需氧失衡会导致心肌缺血,常见诱因包括贫血、心动过速等。症状多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紧缩感,可放射至左肩臂。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尼可地尔片等药物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 3、情绪应激 急性焦虑或长期精神压力可能通过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心痛,属于生理性因素。这类心痛多伴随心悸、出汗,但无器质性病变。可通过心理疏导、腹式呼吸训练缓解,严重时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更年期或长期失眠人群易出现自主神经调节异常,导致心脏敏感度增高。症状多为游走性隐痛,与体力活动无关。谷维素片、甲钴胺胶囊等营养神经药物可能有效,配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症状。需注意避免咖啡因摄入。 5、主动脉瓣狭窄 心脏瓣膜病变会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引发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患者可能在轻度活动时即出现胸痛、晕厥。超声心动图可确诊,轻中度狭窄可用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减轻症状,重度需考虑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需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 出现不稳定性心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坐下休息,测量血压和心率。日常需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骑自行车。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遵医嘱规律服药,避免擅自调整剂量。若疼痛持续超过20分钟或伴随冷汗、呕吐,须立即就医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