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院

脾胃病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是国家医学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中医消化专业GCP基地、甘肃省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甘肃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依托单位;是甘肃中医学院、甘肃省中医学校、张掖医专等10余所医学院校临床实习基地。科室拥有专科诊疗和实验设备总资产上千万元,分设脾胃病一科、脾胃病二科、肝病科、内镜诊疗中心四个部门两个病区,现核定开放床位62张,年门诊量在3万人次,年收治病人数在2000人次以上,临床规模在省内同类医院位居前列,在甘肃省直至西北享有较高的声誉,并且深得患者信赖。

目前科室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新建的消化内镜中心拥有近800m2建筑面积,分设四个常规检查室和一个小肠镜、一个超声内镜检查室,一个胃肠功能及胶囊镜检查室,一个VIP检查室,一个ERCP检查室、一个洗消间和一个无痛内镜苏醒间。计划购置的设备到位后,内镜中心将拥有一套C臂X光数字机,7套内镜主机,20条各种型号内镜,包括高清、放大、超声、染色等多项功能,可以同时开放7台内镜检查。内镜中心正常运行后能够进行EMR、EUS、ESD、ERCP 、APC等多项镜下治疗技术,同时可进行无痛胃镜、经鼻胃镜、胶囊内镜检查,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痛苦与不适,检查范围从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到胆道、小肠、大肠等全部消化管,可以真正实现消化道检查无盲区。

脾胃病科中医特色突出,科室把萎缩性胃炎的癌前病变、肝纤维化、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作为主攻目标。目前对以上病症形成了一整套有特色优势的诊疗方案。科室坚持发扬中医特色,积极探索,长期积累,深入研究,成功研制出了系列专科用药,如“制萎扶胃丸”、“清宁胶囊”、“运脾颗粒”、“健胃消食合剂”、“健胃止血合剂”、“健胃消胀合剂”、“健胃止痛合剂”、“健胃清肠合剂”、 “健胃止泻合剂”等,作为专科制剂,价格低廉、临床疗效显著。

脾胃病科现有医护人员38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共有医师12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7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2人,青年委员2名;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理事2人;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1人;全国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1人,继承人3人。

脾胃病科在科室领导带领下学术上精益求精,近五年内学科人员主研国家、省、厅及市级科研10余项,撰写论文百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甘肃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全体人员,将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以临床工作为根基,以教学、科研为重点,以建设更强更大的脾胃病科为己任,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李盛华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8月23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中德骨科医院承办的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新技术培训班暨第二届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在西安举行,省中医院院长、骨伤科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李盛华等参加会议,李盛华同志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次大会首先进行了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第二届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名誉主任委员、秘书、及青年副主任委员。李盛华教授在骨科微创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被当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填补了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史上国家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空白。 主任委员李盛华教授对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前三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任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赵继荣、张德宏、邓强、王想福、史文宇、温剑涛等被聘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谢兴文、周明旺被聘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秘书。 本次会议还以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新技术为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大会组委会邀请了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孟和、王和鸣、董福慧、张兴平、谭远超教授等,围绕目前国内中西医结合在微创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国内同道关注的焦点问题做了相关报道,其中李盛华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生命力与发展前景”的学术演讲得到参会专家及骨科同仁的高度评价。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34周羊水偏少怎么改善
冷启刚
回答: 34周羊水偏少可通过增加水分摄入、左侧卧位休息、静脉补液、胎心监护、羊膜腔灌注等方式改善。羊水偏少可能与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泌尿系统异常、母体脱水、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1、增加水分摄入 孕妇每日饮水建议达到2000-3000毫升,可分次少量饮用温水或淡盐水。水分补充有助于促进母体血液循环,间接增加胎盘灌注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肾脏负担,可配合食用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 2、左侧卧位休息 每日保持左侧卧位休息2-3小时能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改善子宫胎盘血流。休息时可用孕妇枕支撑腰背部,避免平躺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建议在胎动活跃时段进行体位调整,同时监测胎动变化。 3、静脉补液 对于严重脱水或口服补液困难者,医生可能建议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液治疗需在医院进行,通过输液泵控制速度,同时监测尿量及电解质水平。静脉补液后需复查超声评估羊水指数变化。 4、胎心监护 每周进行2-3次胎心监护可评估胎儿宫内状况,通过无应激试验观察胎心加速情况。若出现胎心变异减速或基线平直,需结合生物物理评分判断是否需提前终止妊娠。居家可使用胎动计数法,2小时内胎动少于6次应及时就诊。 5、羊膜腔灌注 对于羊水过少且胎儿无畸形的病例,产科医生可能实施经腹羊膜腔灌注术,使用预热至37℃的生理盐水增加羊水量。该操作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能暂时改善胎儿活动空间,延长孕周至胎儿肺成熟。术后需密切监测感染征兆及宫缩情况。 建议孕妇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饮食注意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类食物。严格遵医嘱进行产检,若出现腹痛、阴道流液或胎动异常,须立即就医。34周属于晚孕期,羊水改善需结合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综合评估,必要时需提前终止妊娠保障母婴安全。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